曾经的小麦出口大国,如今人人吃不饱!叙利亚是如何“饿”垮的?

云端漫步的绘梦师 2024-12-19 14:10:3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说起叙利亚,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战争、难民,或者大片废墟的画面。但其实,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曾经是中东的“粮仓”。

小麦、棉花,这些“庄稼明星”可都是叙利亚的老本行。结果,谁能想到呢?现在的叙利亚,连饭都吃不饱了!

我们不禁要问,叙利亚这场粮食悲剧,究竟是怎么酿成的?明明手握一把好牌,却为何一步步打成了“天崩开局”?

曾是中东“粮仓”,如今却是荒芜之地

说起叙利亚的农业,全盛时期,那可真是一片繁荣景象!在战火还没烧起来之前,叙利亚可是中东地区响当当的“粮仓”。

农业GDP占比高达26%,小麦更是年均产量480万吨,还能出口200万吨,养活国内老百姓不成问题,还顺便“薅点羊毛”去国际市场赚外汇。

不止小麦,棉花也不遑多让,年产90万吨,出口40万吨,妥妥的“庄稼之星”。要是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吃得饱、卖得俏、赚得多!

可惜,好景不长。2011年的战火一烧,叙利亚的农业就像一锅炖菜,被搅得天翻地覆。

农田无人耕种,灌溉系统坏了没人修,粮仓变成了“灰仓”,本来热热闹闹的农业经济一夜之间冷清了。

拿小麦来说吧,战争前每年还能出口200万吨;而战争后,年产量连480万吨的及格线都碰不到。这就好比家里以前每年存下几大缸米,现在连一日三餐都得抠着过。

更糟糕的是,农业人口外迁成了新常态。人都跑去黎巴嫩、约旦这些邻国打工了,家里的地没人种,村里的牛没人赶。

即便后来有些农民返乡,发现地荒了,设备锈了,想恢复到以前的产量,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

打仗没得吃,饿了还得打,叙利亚的恶性循环

尤其是东北部的焦土政策——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谁都不想留活路,结果连农田也跟着遭殃。

别说种小麦了,地里就剩一片黄土。粮食减产得多夸张?往年小麦产量有480万吨的日子,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

更“戏剧化”的是,粮食在叙利亚不仅是吃饭的事,还成了“战争武器”。比如,反政府武装一边占领粮仓,一边卡住运输线,不让政府军拿到一粒粮。

还有库尔德武装,直接控制了叙利亚东北部最肥沃的种植区,让阿萨德政府吃瘪。这招厉害在哪儿呢?不跟你打,直接让你饿得打不动!没粮食,政府军战士就算有枪,拿什么扛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战斗?

更有意思的是,粮食危机又反过来推动了战争升级。百姓吃不饱,就容易对政府不满;军队拿不到物资补给,士气低落,战斗力更不行。

结果就是,反政府武装趁机崛起,局势越来越乱,粮食问题越来越糟糕。这就像滚雪球,问题越滚越大,最后把整个国家都压垮了。

总之,叙利亚的粮食危机和战争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你打仗影响粮食生产,粮食不足又让战争变本加厉。

这还没算上外部因素的“助攻”,比如国际制裁和气候问题。可以说,叙利亚的粮食困局是一场多方势力共同导演的“大戏”。

国际制裁与援助“打折”,叙利亚如何在“外忧”中崩溃

叙利亚的粮食问题,本来就够让人头疼了,偏偏还要承受“国际政治”的双重暴击。这就像家里失火了,还被邻居泼了一盆油。

先说说美国的“凯撒法案”。2020年,特朗普签署了断送叙利亚命脉的法案,起因是因为特朗普认为叙利亚总统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借此切断了叙利亚的一起对外往来。

法案一出,叙利亚的金融、石油、建筑等行业统统被“封杀”。尤其是粮食进口,这可是叙利亚老百姓的救命稻草,结果直接被掐了根。

再来看叙磅(叙利亚货币)的表现,那真是“跳水选手”本手。十年前,1美元还能换50叙磅,现在呢,1美元直接能换上万叙磅。钱贬值到这程度,老百姓买个馕饼都得数着钞票过日子。数据显示,粮价比战前飙升了12倍以上!

你以为国际援助就能“雪中送炭”?别太天真了。大笔援助物资到叙利亚,就像过独木桥,被层层截留、挪用,真正能落到老百姓碗里的粮食少之又少。

一边是物资被一些武装组织拿去“军粮化”,另一边是援助品分发只覆盖了部分地区,偏偏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往往被“忽略”。

有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援助竟然变成了战争筹码。某些组织对外说在“赈灾”,对内却用这些物资扩充武器库。

经济制裁、援助受阻,这些外部政治压力就像一根根“稻草”,压得叙利亚的粮食体系喘不过气来。

一个国家的粮食本应是解决民生的头等大事,但在叙利亚,粮食却成了国际政治博弈的“人质”。这场危机,真的是“内忧外患”齐上阵,让叙利亚难逃“粮食的枷锁”。

天公不作美,气候成了叙利亚农业的致命慢性毒药

如果战争和制裁是叙利亚粮食危机的“明面儿杀手”,那么气候变化就是背后的“隐形推手”。它虽不声不响,却像一个慢性毒药,把叙利亚的农业推向深渊。

叙利亚,这个本该享受地中海气候恩泽的国家,近十几年来却像“开错了天气剧本”。

干旱成了常态,连塔德摩尔古城旁边的绿洲都快变成了“黄洲”。据报道,叙利亚2006年至2010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160万农民被迫离开土地,直接给农业当头一棒。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灌溉系统的老化。这些系统很多建于上世纪,早就不堪重负,再加上维护不力,等于让“人工降雨”计划破了产。结果呢?庄稼喝不上水,地里的麦穗变成了“风干版”。

结语

叙利亚的粮食危机就像一锅煮烂了的“乱炖”,里面搅合了战争、人祸、气候变化,还有外部制裁的各种“佐料”。

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硬生生把一个曾经的小麦出口大国变成了粮食短缺的代名词。归根结底,粮食危机不仅是吃饭的问题,而是一场经济、社会乃至国际关系的全面崩塌。

粮食和和平,像一对连体婴儿,谁也离不开谁。没有和平,农田成了战场;没有粮食,和平也成了空话。

叙利亚的教训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可能酿成全球性的危机。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放下“地缘政治的小算盘”,来点真诚合作——毕竟,饿肚子的滋味谁都不好受。

叙利亚的故事,既是警钟,也是启示。粮食安全关乎每个人的未来,和平发展才是大家的“保底饭票”。

信息来源:

2021-02-18 澎湃新闻 打了十年仗后,粮食问题被叙利亚内外各方势力当成了“武器”

2020-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叙利亚粮食危机恐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2023-06-14 澎湃新闻 粮食计划署遭遇资金危机,将被迫削减对250万叙利亚人援助

2015-03-06 科学网 气候变化或催化叙利亚内战

1 阅读:47
评论列表
  • 2024-12-19 21:43

    貌像是叛军带着美军烧得小麦,产粮地和石油基本都在美军手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