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精英庄国栋与阿勒泰少年巴太:谁的爱情观更胜一筹?

陈哥文化 2024-06-27 16:22:41

《玫瑰的故事》里,庄国栋是黄亦玫的初恋,也被观众一致认为与玫瑰最般配的人。

但是就算是黄亦玫在他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可以长相厮守的伴侣,他也一直没有放弃复合的努力,黄亦玫就是没有答应他。

这除了黄亦玫个性里的“向前看”,不吃回头草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庄国栋的爱情观。

在他心里,爱情是事业的附庸。

他很爱黄亦玫,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他也不会一直苦苦地等待着她出现“空窗”,试图复合了。但他在事业的最佳发展方案与爱情的厮守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那是绝对选择前者,基本不带犹豫的。

黄亦玫与他分手,就是因为他所做的任何决定,都不会与她商量,甚至提前告知都做不到。

因为他把她当作附属品,认为他这个人已经足够她爱,爱到除了与他在一起外放弃任何诉求了。

偏偏黄亦玫不是这样的,她有自己的诉求,爱情第一位,也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亲人,不能轻易割舍的。

所以她坚决地选择了分手,尽管她一直爱他。

后来庄国栋在法国发展得不错了,就是说有一定的根基了,于是他追着黄亦玫求复合,他后来甚至还说,只要黄亦玫开口要他留下来,他就会留下来。

但黄亦玫就是不开口。为什么?因为现在庄国栋虽然与以前坚决不肯留在北京不一样了,但根本上还是在人强化自我,只不过以前他不愿意为爱留下来,现在我却愿意为爱“牺牲”。

这也许是令人感动的,但是这仍不是黄亦玫所期待的那种平等的爱情。

她不需要别人为她“牺牲”什么。

完全可以设想,如果黄亦玫开口说希望你留下来,然后庄国栋真的留下来了,发展得好那还好说,如果发展得不顺利,黄亦玫是不是得自责当初不该让你留下来?如果庄国栋自己觉得当初不该留下来,那婚姻就该亮红灯了。

与其如此,干嘛要他“牺牲”呢?

从这个方面来看,庄国栋真的比不了《我的阿勒泰》里的巴太和李文秀。虽然他无论从生活的地方,从事的事业和文化程度上面来说,都比后面那两位“高级”多了。

巴太和李文秀的爱情观,特别纯正和现实。

巴太在桦树林里向李文秀表白,确认了文秀也喜欢他后,说:

“你想当作家呀,想去北京。我觉得我去不了北京。如果我们……如果我去不了的话,我们还能在一起吗?如果我不去的话,你还会喜欢我吗?”

他说到了一个现实问题,文秀要“北漂”从事写作,而他呢,是牧民的儿子,就算是不在牧场放牧,他的爱好也是去马场养马驯马,不可能去做“都市牧马人”吧?

对了,他还会弹唱的,但是这作为休闲娱乐是可以的,如果是到北京地铁走廊里卖唱,那恐怕是撑不了多久的。

所以他可不是盲目地说,你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是把丑话说在前头;同时,他也没有对文秀说,我喜欢你,所以你得听我的。

而且他们因为古尔邦节上射杀踏雪事件分开后,巴太过了三年才回家,然后在那里见到了文秀。

他应该也想过,如果文秀也在该多好,但是他主要是成长了,想着要回家看望父亲。

而恰好,文秀也回来看望母亲,并且心里也在想,巴太会不会回来?

所以,巴太回来不是为了文秀,却正好遇上了文秀,恰好呈现了爱情的浪漫和现实。

反过来也一样。

从文秀角度说,她接受巴太表白时,说她也喜欢巴太,并且说去北京是以前的想法了,她愿意留在阿勒泰;但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巴太,也是为了自己,因为她喜欢这里,在这里感受到了那种特别纯粹的东西,也是她写作必需的东西,她写出了好几篇文章都比以前写得好。就是说,她留在这里,是有价值的。

既有爱情,又促进写作。你看,她也不是为爱“牺牲”。

他们都是追逐自我实现的人,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期待那个恰好站在他们行进方向上的人。恰好他们相互就是那个“对”的人。他们不搞“牺牲”,只追求同频共振。前提则是“尊重”对方。

而庄国栋和黄亦玫却不是。

这样的比较,朋友你认同吗?留言讨论吧!

这里特别推荐你购买阅读《我的阿勒泰》,从中你能发现一种特别纯粹的东西,让你在任何地方、任何处境中,都能坚守自我。点击链接即可购买。

(网图侵删)

0 阅读:0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