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明末抗金名将,他被崇祯皇帝高高地捧起,又被崇祯皇帝重重地摔下,他们之间孰对孰错,孰是孰非呢?
袁崇焕在辽东期间,最大的争议就是他动用便宜行事之权,将盘踞在皮岛多年的毛文龙先斩后奏,袁崇焕为何非杀毛文龙不可呢?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毛文龙死后仅仅十四月内,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市米资盗、谋款斩帅、顿兵不战……等等罪名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死,到底是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呢?
这一切得从袁崇焕第一次进京述职说起。
一 从书生到戎马
袁崇焕出生在广东一个普通商人家庭,35岁的袁崇焕历经四次科考,终于在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中榜,成为进士,后来在福建邵武当知县。
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接受官员考核,在考核期间袁崇焕单枪匹马,跑到山海关外巡视一番。
结果没过多久,广宁被后金的努尔哈赤攻占,朝廷不得不格外重视辽东的战事,开始广纳良才。兵部注意到袁崇焕之后,经过考核,将袁崇焕调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从正七品升为正六品官员。
后来袁崇焕跟随辽东巡抚阎鸣泰,展开抵抗后金的工作。有一次阎鸣泰让袁崇焕检阅新兵,核实一下有没有冒名顶替之人。结果袁崇焕发现了两名顶替者,直接将其斩杀,事后也没有向上级报告。
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了袁崇焕轻率急躁的一面。
二 一战成名
早在公元1618年(明万历46年),努尔哈赤正式对明朝宣战,发动了“萨尔浒之战”。
这场战争明朝打得是一败涂地,明军西路被歼、北路溃败、东路战败、南路溃逃,四路明军打得一个比一个惨。
这场战争后金彻底得到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朝这边因为巨大的军事开销,开始大幅度增加税收,不但有了外患,更有了内忧。
到了天启年间,明军一路丢失了辽阳、沈阳、广宁等军事重镇,朝中很多人更是谈“努尔哈赤”色变。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再一次挥师宁远城下,这个时候,正是明朝士气衰落的时候。没想到的是,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诱降,刺血为书、激励士卒,让军中将士们都愿意跟他一起,与宁远城共存亡。
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以及“芦花被子”的威力,以及将士们高昂的气势,不但取得了宁远大捷,还意外将努尔哈赤炸伤。更意外的是,努尔哈赤回去半年之后就病逝了。
天启皇帝得到捷报之后都感叹:“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公元1627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又一次挥师围困锦州、攻打宁远,袁崇焕再一次击退了后金部队,史称“宁锦大捷”。
按照正常发展趋势来看,对袁崇焕来说那是前程一片大好。没想到因为袁崇焕曾经提议过跟后金和议,所以这次论功行赏的时候,给袁崇焕的嘉奖比较少。
袁崇焕一气之下,直接辞职回老家。
由此可知,袁崇焕不但是一个轻率急躁的人,还是一个胸襟狭隘的人。
三 高高捧起
公元1628年,天启皇帝驾崩,继承皇位的是天启皇帝的弟弟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跟他的糊涂哥哥不一样,那是一个非常有远大抱负的年轻皇帝。
崇祯皇帝收拾完魏忠贤之后,开始着手处理辽东军务,经人推荐下再次重用袁崇焕。封袁崇焕为督师蓟辽、右副都御史等职位。
崇祯皇帝迫切希望,扭转整个明朝破败不堪的局面,在召见袁崇焕时,虚心询问袁崇焕,有何平辽良策?
本以为袁崇焕会针对现如今辽东局面,滔滔不绝地畅谈一番,没想到袁崇焕就说了四个大字:“五年复辽”!
这句话一出,崇祯皇帝彻底对袁崇焕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让崇祯皇帝,对光复大明这件事又有了壮志雄心。
袁崇焕不同于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是没出过北京城的公子哥,而袁崇焕是跟后金打过多年交道的边关将领,他的内心当然知道五年复辽,等同于痴人说梦。
为了给自己说出去的话找补,袁崇焕又提出各种各样的苛刻要求。要求户部给他提供足够的军饷,工部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兵部提供足够的兵员,吏部提供官员任免权力。
这还不够,袁崇焕继续提出自己平辽没有问题,就怕那些言官在背后说三道四,扰乱君心。结果崇祯皇帝马上给出回复,这一切都没有问题,有朕给你坐镇,袁都督只管在前方征战沙场。
临行前,崇祯皇帝又给予袁崇焕便宜行事之权,以及尚方宝剑。
四 重重摔下
袁崇焕还没等到辽东,因为朝廷拖欠军饷,先后爆发了宁远、锦州兵变。
袁崇焕恩威并施,杀了几个造反的头目,又跟朝廷索要74万两白银,可是朝廷凑不出这些钱来,袁崇焕甚至还要求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贴补军用。
这就让崇祯皇帝心中非常不痛快,但是还指望着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还是批复了30万两白银给袁崇焕。
袁崇焕处理兵变之后,又开始跟崇祯皇帝要权力,开始针对辽东官职任免大洗牌,经过袁崇焕的一通操作后,辽东所有事务均袁崇焕一个人说了算。可是还有一个人,袁崇焕还不能完全节制,那就是常年驻扎在皮岛的毛文龙。
毛文龙是靠着麻衣相术混出来的,从小就开始混迹于江湖,身上有很大的痞气,进士出身的袁崇焕自然瞧不上毛文龙这样的人。毛文龙割据皮岛多年,也不愿意有人来节制自己。
袁崇焕还没到辽东任职的时候,针对毛文龙就有了一个大方向的态度,那就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
袁崇焕见到毛文龙之后,果不其然毛文龙既不想回家养老、也不打算俯首称臣,于是袁崇焕给毛文龙列举了十二条当斩的罪证后,用崇祯皇帝赐予他的尚方宝剑直接将毛文龙人头落地。
我们先不讨论毛文龙该不该杀,但是毛文龙绝不该袁崇焕杀。毛文龙官职的确比袁崇焕小,但是毛文龙手中也有天启皇帝赐给他尚方宝剑,能杀毛文龙的只有皇帝自己,袁崇焕的做法往大了说就是目无王法。
崇祯皇帝同天启皇帝一样器重毛文龙,在回复奏折的时候,从来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之为毛帅。
袁崇焕来了一个先斩后奏,崇祯皇帝大为震惊。可是毕竟毛文龙已经死了,还得指望袁崇焕“五年复辽”,崇祯皇帝只能回复袁崇焕,说毛文龙杀的对、杀的好!
袁崇焕除掉毛文龙后,再无后顾之忧的皇太极,率领十万八旗铁骑,借道蒙古挥师南下,以势如破竹之势,兵临距离北京城不过二三百里的遵化城下,北京告危,也就是“己巳之变”!
其实这个时候袁崇焕有两种选择,你打我北京,那我就打你盛京,逼着皇太极班师回朝,这在兵法上叫作“围魏救赵”。但是袁崇焕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救援北京城。
救援北京城也没问题,那也不应该一路跟随皇太极的部队,在通州城下开战。要知道满北京城勋贵的大部分田产,仓库都在城外。皇太极的军队到了通州后,那些田产、仓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这个时候,自身利益受到损失的大臣们,开始纷纷弹劾袁崇焕,说这个袁督师一路给皇太极保驾护航,故意将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袁督师到底是大明的督师、还是皇太极的督师?
在加上皇太极的反间计,特意设计让一个杨姓太监,听到自己与手下窃窃私语,这一切都是自己和袁督师早已商量好的。又让杨姓太监“逃”回到崇祯皇帝身边,结果崇祯皇帝听到后,自然对袁崇焕有不臣之心深信不疑。
崇祯皇帝最终决定将袁崇焕押入昭狱,八个月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五 最后
袁崇焕到了辽东之后,一味地要权要钱,还将手伸进了皇帝的私房钱中。这还不算,竟然还将牵制后金多年的毛文龙除掉。
毛文龙死后,辽东再无一人,敢不对袁崇焕言听计从!整个辽东地区,就袁崇焕一个显眼包在辽东地区上传下跳,一人独大!这就犯了所有皇帝的大忌,这如何不让刚继位的崇祯皇帝去猜忌呢?
袁崇焕作为臣子,竟然夸下海口“五年复辽”,这就是赤裸裸地给皇帝画大饼。崇祯皇帝求胜心切,满心等着袁崇焕复辽的那一天,没想到不但复辽无望,反而让敌人兵临北京城下,让崇祯皇帝如何不失望透顶!
所以说袁崇焕这个人,他是明末名将,这一点儿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说袁崇焕不死,大明不亡!这也是万万不可能的。本身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王朝就是一个死局,不可能依靠某一个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从袁崇焕面对“己巳之变”的反应上来看,他绝对算不上军事上的奇才。
不过不可否证的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崇祯杀袁崇焕,也加快了后金取代大明的步伐!
而袁崇焕性格中的缺陷,比如胸襟狭隘、轻率急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政治智慧……等等,也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