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位三:一位不被人熟知的延安时期中央委员

历史第一视角 2024-06-21 11:49:20

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过七大,这是在抗战即将结束时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代表大会,会议上选举出44为中央委员,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我们耳熟人详的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其中郑位三可能是里面最不被人熟知的一位,我们今天就来试着了解一下他。

郑位三,湖北红安人,读书后回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过黄麻起义的准备工作,后一直在黄安县委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任职,其实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前,郑位三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主力离开鄂豫皖后,他出任鄂东北道委书记和游击总司令,后出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这是他第一次在主力部队担任领导职务,也为红二十五军的重建立下功劳。

郑位三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并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他任鄂豫陕省委委员,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陕南一带。后他们知道了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消息后果断决定大部队奔赴陕北与红二十六军合并,巩固陕甘苏区以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于是吴焕先和徐海东等人率领主力部队北进,留下以郑位三、陈先瑞等人在陕南打游击,这时郑位三担任了留守的鄂豫陕特委书记,也就成为了陕南根据地的最高负责人。

在陕南,郑位三坚持了2年时间,部队人数由600人发展到了1200人,直到1937年1月西安事变后才到延安。抗战开始后郑位三重回大别山区,1940年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关于四支队的故事我们后期再讲),皖南事变后,他担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1943年他被华中局又派回鄂豫皖根据地与李先念合作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委员,这是一个处于敌人包围之中的部队,1945年七大他虽然没有出席,仍被选为正式中央委员,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解放战争初期郑位三任中原局代书记,和李先念一起领导了中原突围(在突围期间确实有些争议,后有时间详叙),到达陕南后他就没有再带兵,基本上处于修养状态,郑位三实际上的军旅生涯可以说结束于中原突围。解放后定级时,毛主席特批他为行政三级,这个级别属于副总理级别,我们先就来讨论前期看似不起眼,后期又在修养的郑位三为什么能定级如此之高?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他独立开辟了根据地,在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的鄂豫皖,红二十五军北进后的鄂豫陕,他都是留守成员,在鄂豫陕他还是特委书记,这个根据地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部队坚守两年,抗战后编为留守兵团第四团,也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敌后坚守两个根据地的功绩,在当时党内是十分罕见的。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在新四军的职务,第四支队政委、第二师、第五师政委,其中四支队司令员徐海东、二师师长张云逸都是大将,五师师长李先念是开国大将的资质。所以说郑位三能担任这三支部队的军政主官,说明了他当时在军中的地位是大将标准。

第三方面的原因是鄂豫皖中央局暨中原局级别很高,直接隶属中央管理。当时这个局的代书记郑位三和常委李先念是七大中央委员,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三位常委是中央候补委员,核心五人组全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可见当时中原局的地位。

1955年授衔郑位三虽然没有被授衔,但行政三级足以证明他大将的资历,长期的敌后坚守让他的身体受损严重,虽然在一线时间不长,组织没有忘记这位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同志。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