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君(化名)办了过户手续,给父母买的养老房算是落实了,接下来就是装修。
如今的王晓君已经三十六岁,他和妻子都很会挣钱,把养育小孩的钱赚够了,就攒钱给双方的父母买养老房。
几个月后,房子可以正式入住了,他立即回老家去接母亲。
得知他要带母亲走,有一个看热闹的邻居老人多嘴:“哟,你以前被你后妈打成那样,还要孝敬她呀?”
此言一出,母亲的脸上就挂不住了,赔着笑说:“都多久之前的事了,怎么还提啊?”
但王晓君不是好惹的,他面带微笑回怼:“您是因为不舍得打儿子,所以只能留在这儿吗?”
邻居老头听了气得骂人,却闭口不提他儿子。
王晓君开车带母亲进城里,离开了这个人口凋零的小镇,一路上也是感慨万千,看到母亲脸上有愧色,他说:“妈,你别往心里去,你要是不打我,我哪能赚这么多钱呢?”
母亲听了这话破防了,抹着眼泪说:“你知道妈是为你好就行,只是妈以前真的不太懂怎么教育娃,打你把两根棍子都打断了,那得多疼呀……”
王晓君却笑了:“那说明我也太淘气了,把你气成那样!”
把母亲安顿好之后,王晓君给弟弟打了个电话。
弟弟王晨曦(化名)比他小八岁,虽然也是很能挣钱,但是经济能力肯定不如他哥,而他现在负责给父亲养老。
王晓君特地叮嘱弟弟:“今天妈跟我聊以前打我的事了,你跟爸聊天的时候,也注意一点,别让他伤心。”
王晨曦有些疑惑:“怎么伤心了?你们聊啥了?”
王晓君说:“嗐,那毕竟是你亲妈呀,以前打我比较狠,老邻居和亲戚们都知道,所以他们有些人传闲话,说爸妈虐待我。其实咱俩到这岁数都明白到底是咋回事。”
王晨曦恍然大悟,说:“那真是无聊,他们打我比打你还狠呢。而且那个年代的人嘛,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啥事不问只会打孩子,当时好多人家的家长都这样,不光咱爸妈打小孩呀。我看他们就是嫉妒你有钱!”
兄弟俩都笑了,对这种非议只觉得可笑。
其实他们也明白,这些人传他们家的闲话,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前他们过得很苦。
王晓君的父母都是工厂的普通职工,连技术工都不算,都得在流水线上打螺丝,经济是比较拮据的,过年都舍不得吃肉。
王晓君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出车祸去世了,而且因为她是过错方,没有得到多少赔偿。那时候家里一下子变得更苦了,他没了母亲不说,家里收入少了很多,父亲压力很大。
迫于压力,父亲再婚了。
这个后妈也是因为家里穷,不肯听父母的嫁给一个有钱但是人品不好的,才看上王家。
再婚后,父亲学会了开卡车和叉车,开始给厂子跑长途,这样赚钱更多。但是父亲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要在分公司的厂里干好久。
这期间就由后妈来教育王晓君,当时后妈怀孕了,王晓君很淘气,所以后妈总是担惊受怕,怕他在外面惹事挨打,对他越来越严格,有点草木皆兵。
再加上以前老人总是念叨“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母亲打他越来越狠。
初中时,王晓君跟几个朋友去水库游泳,把后妈吓坏了。
那天傍晚他才回来,后妈让他跪在屋门口,对他声嘶力竭地破口大骂,也就是这次打断了两根棍子。
那棍子是那个年代用来做扫帚的细棍子,劈柴米的,也不是很结实。
所以“打断两根棍子”听上去很吓人,当时王晓君也确实很疼,但是后来回想起来,只觉得自己活该!
而且,后来王晓君发现后妈生的弟弟比自己挨打还多,也就不怨恨后妈了。
不过,好在他们兄弟俩头脑聪明,家里虽然穷,他们却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毕业之后的发展道路也都挺顺畅。
能四十岁之前在城里买房把父母接走,这已经非常成功了。
所以王晓君和弟弟都认为,这些亲戚和邻居看到他们家的现状,不为他们高兴,反而说这些风凉话,刺激母亲,故意拿这种话戳母亲的心窝子,那就是嫉妒!
021.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
打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家长不能把打孩子当成泄愤,要理性看待这种教育手段。
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力比成年人更加专注,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只能在意一件事情,不能同时完成很多件事,所以会经常丢三落四。
另外,也因为专注度高,小孩才会对细节把握不到位,显得比较粗心。
家长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利用好这个专注度,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话,教育时会比其他家庭省事得多。
在这个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孩子淘气不听话也很正常,家长选择合适的奖惩机制,并且把打孩子留在最后,作为最狠的惩罚,不要多用,这样效果才会好。
2.人变得成熟的标志是“务实”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会把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当“苦难”来顾影自怜。
认知度高了之后,你会理解为什么家长打你是爱你,他们跟你没有仇,很多时候他们失控是由太多因素综合导致的。
而且,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看到别人养娃,也由衷地认为自己无法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将心比心看自己的童年,会发现其实就连自己也受不了自己小时候。
认知度提升到这个水平,人就会变得成熟。
看待问题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矫情”了,反而会发现其实父母这种“凶残”的教育帮我们躲开了多少条歪路。
其中有些事,甚至是可能要人命的危险事!
我是无笔,关注我,如果你有什么情感问题,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