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康骨科-从健身到损伤:肩痛时哪些运动是“禁区”?

深圳正康骨科医院 2025-04-14 09:40:54

肩痛是运动爱好者常见的困扰,尤其在羽毛球、健身等需要肩部发力的项目中更为普遍。然而,并非所有肩痛都能“忍忍就好”,错误判断可能加重损伤。

一、能否继续运动?先明确肩痛原因

肩痛是否能继续运动,取决于疼痛的诱因与损伤程度。常见的肩痛原因包括肌肉疲劳、肩袖损伤、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征等,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可尝试调整运动的情况

轻度肌肉疲劳或乳酸堆积:若疼痛轻微,且休息后能缓解,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剧烈挥拍或负重训练,并加强热身与拉伸。

慢性劳损恢复期: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可进行低强度、小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如钟摆运动),逐步恢复功能。

必须立即停止运动的情况

急性外伤或剧烈疼痛:如摔倒撞击、突然撕裂感伴随疼痛,可能提示肩袖撕裂、韧带损伤等,需立即制动并就医。

夜间痛或特定动作受限:若平躺时疼痛加剧,或无法完成梳头、抬手等日常动作,可能为肩袖损伤或炎症加重,需暂停运动。

伴随肿胀、无力或关节交锁:此类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结构性损伤(如肩袖撕裂、关节脱位),强行运动会加剧病情。

二、这些运动需立即叫停!

若肩痛原因不明或存在损伤风险,以下运动应严格避免:

高强度上肢爆发动作

羽毛球大力扣杀、网球发球等动作对肩袖压力极大,可能加重肌腱撕裂。

健身中的过顶推举、杠铃卧推(尤其是大重量)会加剧肩峰撞击,导致炎症扩散。

重复性肩部外展或旋转动作

游泳(自由泳、蝶泳)、攀岩等需要反复外展肩关节的运动,可能增加肩袖磨损风险。

健身中的侧平举、绳索面拉等动作,若姿势不当或负荷过大,易引发肌腱炎。

对抗性运动或快速变向动作

篮球、排球等存在肢体碰撞风险的运动,可能因外力冲击导致肩关节脱位或韧带损伤。

注意:即使疼痛轻微,若运动中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如麻木、弹响),也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评估。

三、替代方案:安全锻炼促进恢复

在肩痛缓解期或康复阶段,可尝试以下低风险运动:

核心肌群与下肢训练

平板支撑、深蹲等动作既能保持体能,又避免肩部负荷。

肩关节稳定性练习

弹力带抗阻训练(如肩部外旋)、靠墙天使等动作,可增强肩袖肌群力量。

有氧运动调整

将跑步、骑行替代羽毛球等高强度运动,减少肩部压力。

四、预防肩痛的关键策略

运动前充分热身:慢跑5分钟结合肩部环绕、动态拉伸,提升关节灵活性。

强化肩部肌肉:通过哑铃侧平举、俯身飞鸟等训练增强肩袖肌群力量。

纠正错误姿势:羽毛球挥拍时避免过度外展,健身时保持肩胛骨稳定,减少代偿发力。

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连续高强度训练,每周留出1-2天休息日,促进肌肉修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