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这绝非一笔普通的商业交易。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手段不断升级,从科技封锁到贸易摩擦,再到芯片禁令,如今又妄图插手全球航运领域。一旦交易完成,美国企业将掌控全球约十分之一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极有可能借此实施 “长臂管辖”,刁难中国船舶,让中国航运业面临 “靠港难”,威胁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安全。
这个消息是在3月初传出来的,当时港府就立即出言劝诫,相关媒体也呼吁李嘉诚三思而后行,不要做出错误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是长江和记确认要出售港口的消息,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官方开始动真格了,连上两道 “硬菜”。近日,当记者就此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是否会进行反垄断审查时,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明确回应:“已注意到该交易,将依法审查,以维护公平竞争与公共利益。” 这短短数语,分量极重,彰显了官方对此事的高度重视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国家出手,反垄断机构介入,无疑让这一交易的走向充满变数。
紧接着,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在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这番表态进一步表明,中国绝不会对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坐视不管,任何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当然,李嘉诚此番决策背后或许有其自身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国在全球航运领域动作频频。特朗普上台后,多次宣称要 “收回” 巴拿马运河经营权,甚至暗示将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应该是担心其港口资产会因局势动荡而价值受损,所以想提前高价卖给美企以保全自身利益。但他忽略了,作为中国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应退居其次。
此外,我们还需警惕一些舆论动向。在事件发酵过程中,社交媒体上冒出不少替李嘉诚喊冤叫屈的声音,或是强调 “在商言商”,或是指责国家 “为何不早点出手买下港口”。这些言论明显是在混淆视听,李嘉诚的交易行为,本质上已超出商业范畴,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相关部门的介入,正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