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最新参观小指引,来之前先来看看吧~

行摄青年说 2024-11-13 10:57:11

河南博物院自2015年7月开始维修,现在只开放位于西配楼的大象中原展厅~

图为:维修期的主展馆

来郑州旅行的朋友一般都会到河南博物院看看,作为志愿者为了方便大家就随手简单拍了几张照片,

写了这个小指南~正门西边是志愿者之家哦!

闭馆维修期间位于农业路的博物院正门关闭~

现在参观博物院要从文博西路的西门进去哦~

河南博物院简介:她创立于1927年,原址在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市三圣庙街,时称“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较早的博物馆之一,1961年,河南博物馆由开封迁到新的省会郑州市人民路11号,改称“河南省博物馆”。1998年5月,馆址迁至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成为中原腹地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是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主展馆小介绍: 主展馆共设有十余个不同规格的展厅,展出各类文物精品5000余件。在主展馆的一、二楼是大型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他以翔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托,以大量实物展示为基础,集中反映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与文化成果,再现中原文明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影响力;

主展馆一楼西侧是《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在三楼的《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宝馆》三个专题展览以及四楼的《天地经纬》展览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中原文化;位于主展馆三楼西侧的“历史教室”是融教学、观摩、查询、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专属场地,以满足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需求;

图为在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上课学习的第11届“国宝讲解小明星”, 这是位于西配楼旁边的临时历史教室。

这就是在博物院主展馆升级改造期间,为满足各界观众的文化需求,在博物院西配楼开设的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厅;

本次大象中原展览面积为900平方米,精选了原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中的140多件文物。规模虽然小,但选取的都是中原文明历史长河中最灿烂的珍宝,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远古到明清,从蒙昧到文明,一副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呈现在每一位参观者面前,来这个展厅你完全可以体验在历史长河中穿梭行进的感觉~

图为位于第一部分的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国宝之首;它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据考证是用鹤类的尺骨(翅骨)制成,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并且至今仍能吹奏的管乐器!

图为位于第二部分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1974年,在郑州杜岭张寨南街挖防空洞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的青铜器窖藏坑,出土了2件青铜大方鼎,被分别命名为“杜岭一号”和“杜岭二号”。它们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杜岭二号藏于河南博物院,它高 0.87米,重64.25千克,为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在郑州地区出土如此大型的青铜方鼎,是商王朝在此建都的又一有力佐证,它也是让郑州挺进全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图为位于第三部分的四神云气图;1986年5月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共王墓中,壁画长5.5米,宽3.3米,面积16.8平方米。中部盘旋一条7米长的青龙,上方朱雀口衔龙角,下方一只白虎尾随其后。四周装饰有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被专家定名为“ 四神云气图”。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现为河博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图为位于第四部分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其敞口细颈,下有圈足,颈部和腹部分别刻以折枝莲花,器表满施天蓝釉,光亮滋润,布满开片,品相靓丽,精妙绝伦,恰似雨过天晴!

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很多精妙之处,此展厅部分镇馆之宝并未展出,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此次临展4个部分中最具代表的展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欣赏的文物,需要你自己亲自来看哦,去了解发现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追本溯源,中华文明从中原走出;前赴后继,中华文明在这里演绎,此次临时展厅也非常值得一看!来郑州旅行可不要错过哦!

据悉博物院闭馆18个月,希望18个月后主展馆如约和大家见面,届时小编也会继续关注博物院动态哦!祝您旅行愉快,来博物院开心欣赏文物!

0 阅读:0

行摄青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