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9年,69的乾隆因小豆怒杀9龄童,朝野竟称颂:吾皇圣明

大条娱纪 2024-12-28 13:56:49
前言

6(六)龄童、小6(六)龄童、6(六)小龄童都是《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而标题所说的9龄童不是6龄童他弟弟,也不是他哥哥,6龄童的哥哥是7龄童。这9龄童也不是秦腔著名女演员王晓玲。而是一个孩子,论能力不及齐天大圣孙悟空万一,其行为却也让人为之震撼!

一个九岁的熊孩子,就因为那么几粒豆子,惊动了权倾天下、年逾古稀的乾隆皇帝。老皇帝日理万机,忙得要死,硬是少批一个折,少吟一首诗,少翻一个牌,也要铁了心专门下旨处死这个小屁孩!

杀鸡偏偏就是要用牛刀甚至说是屠龙刀,您说这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吧!是不是这也太荒谬了呢!

现实总是残酷的,历史何尝不是,这个案件并非戏说的稗官野史,而是匪夷所思和触目惊心的真实存在。

明眼里朝野称颂,高呼吾皇圣明,而实际上在茶余饭后,朝野还是众说纷纭的。在当时就引起了轰动,震惊了朝野,事到如今依然令人震撼!

可以说,该案就是在我国的法律史上,也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存在。那么,它典型在哪里,为何引发朝野争议。

九岁娃、几粒豆就被杀,而且还被当时高高在上的皇帝所杀,这一案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福垊就带您穿越到乾隆四十四年,让这段尘封的历史,再现在我们面前,任由我们评说。

一、救救孩子——几粒小豆酿成的大案!

话说,清朝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日,就在天府之地四川布政使(今四川省)潼川府盐亭县(今属绵阳市)乡间小草原,有三个七、八、九岁的孩子,在这春暖花开的醉人景色里愉快地玩耍。当然,他们也都是忙里偷闲,他们的正事就是放牛。

没错,他们都是牧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牛娃。

七岁和八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人同父同母。男孩叫李子相,女孩叫李润。那个九岁的孩子,姓刘,叫縻子。

他们放得牛很有意思,李润放小牛,李子相放大牛,刘縻子放了五头大牛。他们嬉闹着,欢跳着,那无忧无虑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们累了,渴了,饿了,李子相便把妹妹李润叫到一边。

两人悄声细语说了一番后,李子相就跟刘縻子说:“幺哥儿,帮个忙噻。一会儿,我和幺妹儿回家一下哈。”

刘縻子胸口一拍高喊:“格老子的,你娃娃屁事真多,这有老子。”

兄妹俩心里虽有不快,还是一溜烟跑回了家。过了一刻钟的样子,兄妹俩一人捧了一捧鲜嫩的豆荚,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烤起来豆荚。

这里有小桥流水,有蜻蜓草原,有羊肠小径,在这里吃烧烤真是别有风味,尽管他们也只是烤了个豆。

他们还没来得及吃烤豆,刘縻子在他们身后高呼“你个龟儿子,偷吃哈,老子也要!”

距离刘縻子最近的小女孩一看这个胖乎乎的幺哥儿怕得不行,赶紧递给了一半的烤豆子给刘縻子。怯怯地说:“哥哥吃豆豆噻。”

可刘縻子并没有立即去吃,也没有离开,更没有表示感谢,而且伸头对李子相嚎叫道:“你的也给我!”

李子相说:“幺妹给你了哈,我这也不多噻”。

刘縻子见李子相解释反而更加恼怒,骂道:“你个龟儿子,老子帮你们看牛,吃你些豆子怎么了?”

刘縻子之所以这么蛮横,年龄是他的优势,年龄大自然也就人高马大,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家里很有钱,要不他自己一人都能放五头牛了。

为富不仁在他这里很应验,他一向都这么嚣张跋扈,蛮不讲理。蛮不讲理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见了就像躲瘟神一样,但偏偏又惹不起他。

就像这次放牛,也是这刘縻子觉得太闷,死皮赖脸硬跟过来的。他们惹不起,又躲不起,只能说好好。

不要说作为孩子的他们惹不起,就是他们的父母也惹不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不服还不行。

他们兄妹回家,一是有点饿,二是尽量减少跟这个坏哥哥相处的时间。他们回家时,都是悄悄的,就是让刘縻子帮忙,也是叫了哥,没说理由。

兄妹拿了豆荚,也是偷偷地烤着吃,这样避免刘縻子看见,还能看着自己家的牛,会不会让刘縻子虐待它们。

可万万没想到,这烤豆荚的豆香,反而把这个讨厌的家伙给吸引过来了。来了就来了,谁曾想这个家伙,要了李润一把烤豆子,还不嫌少,还要要李子相的。

李子相看他贪得无厌,加上自己也有些饿,虽然很烦,也只能好言解释,却没想到自己解释还激怒了他。

李子相不像妹妹,看到发怒的刘縻子,由原来的恐惧变成了愤怒,虽然缺乏底气,但异常坚定地说:“不给,不给,就不给。”

又高又大还胖的刘縻子大喝一声,照着李子相的脸上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又矮又小还瘦的李子相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但他没有叫,更没有哭,而是发疯式的扑向了刘縻子。刘縻子见小小的李子相胆敢如此,更是拼命地拳打脚踢,犹如饿狼猛虎一般,朝着李子相的肚子、胸口猛踢狠锤。

李润吓坏了,刚跑过去拉,就被刘縻子一脚踢开,李润无奈的哭泣和求救。

而李子相在刘縻子猛烈的攻击下,陷入了昏迷,丧失了抵抗能力。愤怒的刘縻子搬起了石头,用力朝着李子相砸去,鲜血染了一地。

在这种情况,刘縻子一边大喊着“装,老子叫你装”,一边对着李子相滋尿。李子相并没有醒来,而李润喊救命的声音更大了。

这时,附近的村民赶来,立即制止了刘縻子,他们再一看李子相已经没了呼吸。他们一边通知李子相的家长和刘縻子的家长,一边报了官。

李子相的父母都说老实巴交的贫农,面对孩子的惨剧也只是哭,村民倒是建议他们再去找找郎中。

很快,衙役拘捕了刘縻子。刘縻子拿出一大笔钱找到最有名的郎中,也没救活李子相。李子相的父母就一直哭呀哭,悲伤不能自已。

经仵作查验,李子相之死是刘縻子搬起石头砸中李子相头部,造成颅内出血而死。

二、审案从知县到天子

按照《大清律例》知县审理的案件可分为早堂、午堂、晚堂,据《钦颁州县事宜》载,一般涉及到民事案件,十天中有两天,十案中有两案能举行早堂知县就很勤政了。所谓早堂就如同早朝,那是要起早的;晚堂自然就是贪黑了;午堂自然就是下午了,午堂最为隆重,其仪式就如同电视剧所演那样,并且允许老百姓公开围观。

知县张德明接到此案,深知兹事体大,决定午堂审理。虽然这是小豆惹的祸,也都是孩子,可却是大的命案,而且事无前例,无可参考。当然,这个命案,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人证物证齐全,案犯承认的确是自己打死了人。

可案情纠结了两点,一是刘縻子异常冷静,一直强调自己很生气,没有杀人的故意,自己是盛怒之下失手打死了人。他表示,自己连激情杀人都算不上,自己最多也就是个故意伤害罪,再说了,自己那么小,根本没想到能把人打死。

知县张德明对于这么因为肌几粒小豆,而酿成的命案,还是很头大的。尽管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他们都是孩子,杀还是关,这是个问题。杀了有违《大清律例》对少年儿童的犯罪的教育式保护,可不杀这孩子太过歹毒,还狡言善辩,且不说以后能做出什么坏事,单单对李子相一家太不过不公。

怎么办?推呗!踢球呗!这是命案,他可不敢推着不给办,踢球不给处理,他的推,他的踢球是把难题报给上级。本来按照正常处理,知县应该给出初审结果,然后再上报知府、布政使再向上就刑部乃至三法司。

可绵阳知府吴宗礼按照往常接到案件后,准备照例签个批准,谁知这张德明问题上交了。这让绵阳知府吴宗礼很挠头,立即召开会议,看看大家怎么看?结果大家,分为两派,一方说杀,一方说关,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接着踢球接着推,布政使朱方增收到呈案,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命案实在太复杂就是因为这个未成年,不好给与判决。他的办法跟张德明、吴宗礼一样,就是集思广益开会解决问题。可开会的结果,仍是没有结果,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杀了好,还是放了好。

朱方增上报给了刘墉,就是《宰相刘罗锅》里的刘墉,其实刘墉既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他那是可是刑部尚书。刘墉左思右想,先让大家讨论,最终给出了结论。可他的结论也是模棱两可,刘墉觉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杀了又于法不合。

刘墉将该案详细梳理,上了一封奏折。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看到奏折的内容,勃然大怒,当即朱批:"朕深思此案,案犯虽幼,然凶狠暴虐,倘若姑息,犹如放虎归山,且将被恶少效仿。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况劣童乎。朕意已决,恶童当除以绞刑,以儆效尤。

乾隆皇帝圣旨一下,整个朝堂山呼万岁,可私下里官员们在讨论此事,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的。他们认为,才九岁的孩子,人生漫长,非死不可吗?熊孩子犯错,教育感化为先,上天有好生之德,更何况他只是个孩子,杀孺子与仁政不合呀。

圣命难为,更何况刘縻子也的确暴虐,多数人还是支持皇帝的尤其是受害者家属更是山呼万岁。毕竟刘縻子他爹刘宗元勾结官府,鱼肉乡里惯了,这也算让大家出了一口恶气。张德明面对圣旨,只得遵从,他与刘宗元的交情在皇帝的圣旨面前一文不值。

刘宗元又苦苦哀求李大山,李大山正是李子相的父亲。刘宗元头都磕破了,他知道只要李大山原谅了他,那事情就有转机,哪怕有皇帝的圣旨。刘宗元只要求,只要刘縻子能活着,他愿意将刘家所有家产都赔给李大山,刘縻子可是刘宗元的独子。

李大山拒绝了刘宗元,甚至在刘縻子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两人还见了面。刘縻子自知生还无望,死死盯着李大山,竟然有种视死如归的感觉,这不觉让李大山有一丝寒意,怒斥了刘縻子后就走了。

执行死刑的时候,人们虽然对刘宗元比较痛恨,但刘縻子毕竟是孩子,多少还有点惋惜。李大山对着父老乡亲表示,刘縻子为了几粒豆子都能杀人,长大了还了得。且不说,他家平时就是一霸,就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这个恶毒的孩子,还毫无悔意,用挑衅的眼神瞪我。

总结

九龄童杀幼童一案,虽然在人类历史上非常不起眼,可因为涉及到少年犯,引发的争议,最终由乾隆亲自判决,这就成为了清朝司法制度的变革的转折点。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上由“惯”向“管”的转变,该案也成为了历史上经典的案列,影响深远。就是在今天,在司法上也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参考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0 阅读:0

大条娱纪

简介:一直往前走就能迎面撞上生活送来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