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是什么样的?想必好多人都非常好奇,那个时候人们的穿衣打扮是什么样的,吃的什么饭?出门靠什么交通工具出行?一月工资多少钱?这些都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40年前老照片,带大家看看当时的社会风貌!
那些未曾经历过的岁月,对于 40 岁以下的人来说,难以感同身受。
四十年前,这样的穿着搭配十分少见,毕竟那时家中有照相机的寥寥无几。还有沙发,冰箱,能有这般条件,若非领导干部家庭,便可能是从商之家,想必家境颇为殷实。
你能想象吗?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方歌舞团的女歌手远征,即使以如今的审美眼光来看,其当时的穿衣打扮也毫不过时,尽显时尚潮流,果然时尚就是一场轮回。如今,远征已年过六旬,风采依旧令人回味。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上海牌”手表作为国货之光,凭借其精湛工艺和稳定性能,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众多青年才俊梦寐以求、竞相追捧的腕间珍品,承载着一代人的奋斗与梦想。
七八十年代电风扇更耐用,质量比现在的好多了。那时虽经济落后,但工厂与国家重视质量管控,生产严谨无偷工减料,专业环境保障产品好用耐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使用的马桶与现在大相径庭,那时所谓的“马桶”仅仅是一个简易的盆而已。
这张照片,上面都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明星,他们的笑容和风采曾印刻在那个时代,现今怕都已步入六七十岁的年纪了。
这是 40 年前的劳斯莱斯,当年售价数百万,在国内能购买者寥寥无几。其做工和样式精美,即便到如今也毫不过时,堪称经典。
这张 80 年代的母子合影中,母亲面容姣好,宛如女明星般光彩照人。身后摆放的一些家具,在那个年代属于流行款式,由此推测,其家庭条件应该较为优越,生活富足。
在七八十年代的上海,48 路 SK661 型客车穿梭于街头巷尾,扫地车也在默默工作,它们共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舞曲多为迪斯科风格,这种舞蹈形式极为热门。舞者们随着动感旋律尽情摇摆,释放激情活力,舞池里满是热情洋溢的氛围,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1988 年的北京某公园,人们欢快地蹦着迪斯科,这在当时颇为流行,其热闹欢快的氛围与如今的广场舞如出一辙,都是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
1980 年,北京北海公园内,两位身着时髦服装的女青年悠然漫步,她们的穿搭精致时尚,与一旁椅子上专注苦读、穿着朴素的女青年形成鲜明反差,构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画面。
1984 年,在某地居民楼前的角落,摆放着整齐的书架,上面满是小人书,供人租赁。那时几分钱就能租一本,人们坐在书架两侧,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租来的书,脸上洋溢着满足,沉浸在阅读的快乐里。
这是一张 1983 年的老照片,画面中是人们在买鸡的场景,人物穿着胶鞋,身旁放着胶带,处处彰显着那个年代的独特风貌。
这是八九十年代的粮票,在那个特殊时期,它是购买粮食的必需品。倘若没有粮票,即便手中有钱,也无法从粮店购得粮食,可见其重要性。
80年代,一位穿着时尚的美女在逛街
那些摘葡萄的年轻人,身着彩衣,边劳作边谈笑,手中满是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983年的电视机商店承载着许多回忆。那时电视机稀缺,谁家有一台,邻里都会挤去观看。像《上海滩》《西游记》、《霍元甲》、《八鲜过海》等剧,都是每晚必追的,大家围坐一起,尽享欢乐时光。
这是40年前“万元户”在家里拍全家福。镜头前面摆放的是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上世纪 80 年代,“万元户”声名赫赫,是财富象征。那时物价低,一万元购买力强,1982 年的万元户约相当于如今 400 万,令人称羡。
在 80 年代,若是有钱人请客,茅台和烤鸭往往是桌上必备,这在当时堪称高规格宴请,尽显主人的阔气与大方,一顿下来花费几十块,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倍儿有面子。
上世纪 80 年代,李敖与胡因梦的组合备受瞩目,李敖的年龄比胡因梦大了十几岁,两人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上海,有一个令人称羡的“万元户”家庭。为拍摄全家福,主人特意把象征财富的物件置于镜头前:崭新带链盒的凤凰车、日本三洋录音机、座钟与手表等。女主人怀抱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在那个时代,这些物件无不彰显着家庭的富足,也成为当时经济状况的一个生动写照,记录下这户人家的荣耀时刻,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87 年 3 月的广西阳朔,街边孩童吸引了外国游客的镜头。那时儿童自行车不普及,孩子们常玩家长的车,因身高不够侧着骑,这熟悉场景唤起许多人儿时回忆,你是否也有同款经历?
1980年的老照片中,学校组织活动,学生们身着白衬衫黑裤子,戴着红领巾在广场前整齐列队等待。那时学校集体活动大多不收费,简单纯粹,满是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1986 年北京“全聚德”,一只烤鸭与一瓶茅台均为八元,两者等值。现今烤鸭 198 元/只,价格变化巨大。再看当年菜单,不禁让人感慨岁月变迁下物价的起伏。
40 年前,刘晓庆与陈冲在百花奖颁奖典礼上双双获奖,那一刻,她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是属于她们的高光时刻,也成为了影坛的经典记忆。
1980 年,照片定格了两个手拿气球坐在沙发上的小男孩。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沙发是稀罕物,拥有沙发的家庭堪称富裕!
1987 年的火车车厢内,一位少女娇羞地望向摄影机,那灵动的模样恰似春日桃花。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念起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画面与诗意交融,满是岁月的温柔。
1985 年的成都,路边空地上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排学生端坐其后。上方悬挂着“白家塘青教育办水电厅团委争当文明市民宣传站”的条幅,桌上的收录机静静摆放,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文明倡导。
20 世纪 80 年代,青年男女一同出游时,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他们在相处过程中,言行举止较为含蓄内敛,男女之间会特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交规范和观念。
1980 年 10 月 5 日,在东亚地区拥有超高人气的山口百惠于日本武道馆,与数万热情粉丝依依惜别。当最后一首歌的旋律落下,她缓缓将白色话筒置于一旁,为璀璨的演艺生涯画上句号,其转身离去的背影,成为无数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我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工作方面,我将会适时隐退。”
上世纪 80 年代,有这样一张彰显家境优渥的照片。在那个物资尚不充裕的时期,照片中的家庭拥有诸多在当时堪称奢侈品的物件,从时尚的电器到精致的家具,无不透露着这户人家的富足,可谓是那个年代的“土豪”家庭典范,这些影像也成为了记录时代经济差异与消费层级的独特注脚。
上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照片定格一对母女。母亲面容姣好,幼女娇俏可爱,如今女孩或已近不惑之年,或许也成为了母亲。身旁显眼的电视机,在当年是家境优越的象征!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1988 年大哥大进入国内市场。彼时,其售价高达两三万元且一机难求,对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拥有大哥大堪称身份象征,远比现在的 iPhone 更显尊贵,唯有富裕阶层才有能力消费,这也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写照。
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外滩汇聚着一群时髦小伙子。他们身着新潮服饰,留着流行发型,带着对时尚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情,展现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青春风采!
这些40年前的老照片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一面,看着倍感亲切,如果让你放弃现在的一切你愿意回到那个年代吗?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压力太大,虽然吃穿不愁,但是很多人不快乐,一睁眼就为了钱而奔波,忘记了自己该过什么样的的生活,80年代虽然不是很富裕,那时大家都很穷,但社会很公平,精神压力小,工作有干劲,思想有向往,确实感到很幸福!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感想?欢迎把您的高见打在评论区,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