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是“伤人精”?酱油吃多了易致癌?一文帮你了解常用调料的真相

小猫说健康 2024-01-14 02:35:19

中国人的餐桌,讲究一个“鲜”,吃得饱只是基本要求,有滋味才是高标准。而随着人们对健康越发重视,吃得健康也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追求。

说到提鲜,就不得不提厨房里的各种调味品了,酱油、蚝油、味精、鸡精……让人眼花缭乱。

但不知何时起,这些调味品却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很多人会把癌症和生活中的调味品扯上关系,尤其味精、鸡精和酱油…

当然,病从口入没毛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也确实会给人们带来亚健康的影响,那么癌症的爆发与吃味精和酱油真的有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癌症高发,都是味精惹的祸?

大家对味精应该不陌生吧!是家中常见的调味料之一,生活中味精一度被认为是做菜的“好帮手”,做任何菜放一点味精能更加美味,也被排为厨房作料的前几名。

可现如今,味精可谓是“臭名昭著”,极少被翻牌,甚至还被不少的人打入冷宫。

原来是有不少人认为味精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质,而且食用味精代谢后会产生大量的尿酸,让人长胖。

味精对人体真的有害吗?

随着味精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也是这东西赋予了味精鲜味。

谷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成年人每天都要吃几十克蛋白质,其中谷氨酸就有10克以上。海带、番茄、蘑菇、玉米等常见的天然食材中,都存在着谷氨酸。最早的味精,其实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把谷氨酸钠归入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 之列,而欧盟则视其为一种食品添加剂。

很多人认为味精会致癌,是因为味精加热之后会产生致癌物焦谷氨酸钠。

其实,谷氨酸钠并不是一遇热,就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只有当受热超过120℃时才会产生,

焦谷氨酸钠是谷氨酸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的化合物,它能够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失去原有的鲜味,变成焦糊状的东西。

然而经实验证明,味精在100℃下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这个量极其微小。

而且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并无害处,相反,作为一种“聪明分子”,它与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有关。

有文献指出,增加大脑中焦谷氨酸的含量,可以提高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有些人觉得,每次吃完味精之后就会感觉口干舌燥非常不舒服,实际上,这很大程度可能是和摄入了过多的钠有关。而对于少数敏感人群来说,大量食用味精后,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等不适,但这属于食物过敏,并不是味精的问题。

味精和鸡精哪个更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会用鸡精代替味精增鲜,他们认为鸡精是从鸡肉、鸡汤中提取出来的产物,与味精相比,更天然更健康。其实鸡精和鸡肉、鸡汤往往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产品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到,鸡精是在味精的基础上调配而来的,一般还会加上盐、糖、食用香精等成分,因此,味道也会更为鲜美、浓厚。

至于营养方面,鸡精、味精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上的差异较大,钠的含量却差不太多,但因为每次调味就只会放上一点点,这些差异其实也可以忽略不计。

酱油真的是“害人油”

吃多了会致癌吗?

有说法称,酱油的色泽基本都是靠焦糖色素来调节,使用焦糖色素可能会产生4-甲基咪唑,比如老抽酱油,通常会添加焦糖色素来着色。

而这种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确定为2B类致癌物质(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但这并不代表酱油就致癌了,首先,“焦糖色素”本身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中允许添加到酱油中的物质。

其次,对于“4-甲基咪唑”,国标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中,加氨法和亚硫酸氨法生产的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也指出,一般的食用分量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正常食用酱油是安全的。

配料表有这4个字的都是“假酱油”

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也就是说,你买的酱油如果带有“配制酱油”这几个字,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酱油”!

快看看你家买的酱油中招了没?如果家里存放或使用的酱油正是“配制酱油”,建议就不要再继续食用了,最好及时更换为符合相关标准的正规酱油。

千万不要因为贪便宜和怕浪费,购买和食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假酱油”,购买酱油的时候最好选择酿造酱油。

1 阅读:198

小猫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