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帐下“五子良将”,媲美蜀汉“五虎将”的存在

历史AB面 2018-12-09 17:34:44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混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并入于秦;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胜出,天下又一统于汉。汉朝自汉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传至十二帝时被外戚王莽的新朝取代,后经汉光武帝中兴,汉室国祚才又得以延续,自汉光武之后又传了十四帝至汉献帝刘协时,内有宦官、外戚专政,外有农民起义纷扰,天下又一分为三,历史上称这一段时期为“三国时代”。“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后世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将,挂在嘴边的多是蜀汉的五虎大将,其实在曹魏也有着这么几位将领,他们的名气虽然比不上五虎大将,但战功却丝毫不逊,与关张赵马黄被合称为“五虎大将”一样,他们也有一个名号叫做“五子良将”。

曹操 

“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此五人合传,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张辽雕像 

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原本姓聂,《三国志》记载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早年的张辽曾先后依附于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在吕布于下邳兵败被杀后,张辽投降了曹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并随之四处征战,战功累累,在张辽这数不尽的战功中最为后世称道的则属逍遥津之战。

“威震逍遥津”主题邮票 

建安十三年,基本统一北方的曹操实力大增,于是准备南下消灭刘备和孙权,在赤壁兵败之后,为了避免两面受敌,曹操派大将张辽屯兵于合肥以抗孙权,建安二十年,吴主孙权趁曹操西征之际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而此时的合肥城里只有张辽等人率领的7000余守军,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合肥之战一触即发。张辽力主在吴军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以挫其锐气,并连夜组织了一支八百余人的敢死队于次日凌晨直杀入东吴营垒之中,阵斩东吴猛将陈武,并杀至孙权帅旗之下,孙武人马皆望风披靡,锐气大减。之后孙权虽围城十余日,但终不能破,无奈撤军,当吴军撤退之时,孙权与少数将领在逍遥津北岸巡视,获得此消息的张辽即率步骑突袭,孙权夺路而逃才幸免于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逍遥津之战,也是三国时期曹魏创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此役之后,张辽威震江东,并有了“张辽止啼”的典故。魏文帝曹丕登基之后,仍令张辽抵御孙权,即使在张辽染病之后孙权对他依然十分忌惮,公元222年在江都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谥曰刚侯,而且张辽还备受后世推崇,唐朝时被追封为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并设庙祭奠。

乐进与李典 

乐进,出生于阳平郡,容貌短小,胆识英烈,最初追随曹操的时候担任帐下吏,建安五年从击袁绍于官渡,阵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后又于黎阳征讨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斩其大将严敬,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乐进为折冲荡寇将军,后来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去世,谥曰威侯,从祀于曹操庙亭,曹操评价其为“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于禁 

于禁,原为鲍信部将,鲍信为救曹操而死后,于禁归附与曹操,先后追随他伐吕布、围张超、扫黄巾、击袁术,后在讨伐梅成时于禁因回军轻率,导致敌军占据有利地形,之后的十年都没有再独立领兵,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

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领兵前去救援,当时大雨连绵数日不断,汉水暴涨,于禁所领七军皆在低洼之处扎营,均被大水淹没,关羽趁机攻打,最终庞德被杀、于禁投降。关羽为东吴所杀之后,获释的于禁到了东吴,后来曹丕即位称帝,孙权称臣,于是把于禁遣送回了魏国,回国后的于禁受到多方的嘲笑,以致须发皆白,不久之后去世,死后被谥为厉侯。

张郃 

张郃,早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在冀州牧韩馥帐下担任军司马,袁绍攻取冀州之后张郃率部归附,官渡之战中袁绍为曹操所败,张郃又归降曹操,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曹丕即位后任左将军,封鄚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曹真共同率兵御敌,并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关中。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率部到略阳迎击,在追击蜀军至木门道时遇伏身亡,谥曰壮侯,陈寿《三国志》中评价他为“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徐晃 

徐晃,三国曹魏名将,原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归降曹操,先后参与了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赤壁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在官渡之战中率部截烧了袁绍的辎重粮草,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后又于樊城之战中作为援军击败了关羽,被曹操称赞为“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加封其为右将军,后与夏侯尚一起击败蜀将刘封攻克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曹操评价其为“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