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女孩会拿清白开玩笑!”——这句曾让全网愤怒的控诉,背后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谎言。
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因造谣老板性骚扰,最终被法院锤实虚构事实。
账号封禁、赔偿66万、全网道歉……这场闹剧,究竟如何将舆论玩弄于股掌?
2020年,网红“小慧君”(刘某慧)发布视频,声泪俱下控诉MCN公司老板孙灏羽性骚扰,称对方强迫她签订“霸王条款”,甚至暗示她“脱衣服给他看”。
视频中,她晒出抑郁症诊断书,一句“你见过这种炒作吗?”瞬间引爆全网同情。
随后,同公司的网红夫妇“老婆爱吃巧乐兹”接力发声,称公司“欺骗达人”,舆论彻底倒向“弱势”网红一方。
反转来得猝不及防。
孙灏羽公开聊天记录截图,揭露小慧君等人为“低成本解约”组建微信群“血拼赤度”,策划虚构性骚扰事件。
群聊中,姚某杰直言:“这次就是奔着解约去的!”甚至有人提议“一个针对公司,一个针对老板”
法院最终认定,所谓性骚扰纯属捏造,聊天记录成为关键证据。
2022年6月,法院判决小慧君及姚某杰夫妇公开道歉,赔偿公司5万元及律师费。然而,这场造谣的代价远不止于此——
公司倒闭,孙灏羽称,事件导致公司主播集体解约,苦心经营的事业一夜崩塌。
社会性死亡,老板孙灏羽被全网网暴,个人生活陷入深渊,“至今仍难翻身”。
迟到的正义,2025年4月,法院终审判处小慧君赔偿66万元,其短视频千万粉丝账号永久封禁,因无法线上道歉,需登报半年。
网友怒评:
“当初哭得有多惨,现在脸打得就有多响!”
“利用性骚扰诬陷,简直是给真正受害者挖坑!”
小慧君事件并非孤例。
从“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到“博主诬陷跑腿小哥勒索”,社交媒体时代,一篇小作文、几张聊天截图,便能掀起舆论海啸。
可怕的连锁反应:
真正的性骚扰受害者发声时,网友难免质疑“会不会又是炒作?”
造谣者仅需赔偿数万元,但受害者却承受社会性死亡的重压。
账号封禁为何迟到了3年?流量至上的逻辑,是否变相助长谣言?
小慧君的“演技”终被拆穿,但这场闹剧留给我们的反思远未结束——
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别让情绪取代理性。
及时封禁造谣账号,莫做谣言的“帮凶”。
提高造谣成本,让每一句谎言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正如网友所言:“你可以欺骗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一时,但别妄想欺骗所有人一辈子。”
互动:你如何看待网红为解约造谣的行为?评论区聊聊!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其实更倾向于造谣入刑,量刑标准按照危害程度,设立一个阶梯式的标准。犯罪成本低,肯定是造谣党流传作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