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跨年夜,济南的泉城广场原本热闹非凡,但最抢眼的,莫过于那些扎堆卖气球的大学生。他们背着几束色彩斑斓的热气球,站在人群中,满脸期待,希望借着节日氛围赚上一笔。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不少人连本钱都没捞回来。
“本来想趁节日人多卖个火,结果卖了一晚上才出手5个,连氦气的钱都不够。”一位同学无奈地说。氦气成本高,气球起价只能定得贵,但人群里竞争激烈,甚至有同行直接打出了“5块钱两个,买一送一”的价格战。更别提,很多大学生自己就是消费主力,现在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连气球这样的“非必要支出”也不买了,靠谁赚钱?
其实,这场“扎堆卖气球”的现象,背后不仅有市场饱和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少年轻人在副业和创业上的盲目跟风。这几年,大家嘴上都喊着“搞副业”,但真正去尝试的时候,可能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和成本控制意识。一窝蜂上街卖气球,最终发现“同质化竞争”太严重,注定赚不到钱。
还有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气球卖不出去,很多人干脆就地“放飞”。据统计,仅杭州一地,跨年夜气球垃圾就高达6吨,挂在树上、高楼上,还得专门动用设备清理。环境代价可不小!
专家提醒,创业并不是说干就干,特别是节日经济的红利,早已被商家抢得差不多了。大学生们在创业时,不妨先了解市场需求,做足功课。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总结经验,为未来铺路。
2025年,希望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能有更好的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