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壹
“电影是梦,并且你永远不会忘记。”
这是斯皮尔伯格在自传性质电影《造梦之家》中借角色之口说出的对电影的定义。从外星人ET到恐龙复活、再到童话故事《圆梦巨人》与描绘未来虚拟现实世界的《头号玩家》,这位大师用一生的作品对电影“造梦”本质进行了深刻诠释——通过电影艺术家澎湃的情感投射、高超的表达手法以及无限的想象力,以视听艺术构建了一个个让观众不舍醒来的光影梦境。
近期的上海正处于电影节的火热氛围之中,其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也将目光对准了电影的“造梦”本质。6月14日,由淘票票、大麦艺展鸿图联合出品、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特别支持单位、PIN STUDIO主办的“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在上海iag艺术院线正式开幕。此次艺术展将从6月15日持续至9月17日,以7大主题单元汇集30余个国内外顶级电影IP,呈现了大量电影产业珍稀展品。据悉,本次展览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艺术群展。
以“造梦现场”为题,这场艺术展显然并不愿局限于呈现电影成片的美学,而是试图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为影迷和大众将电影创作幕后的神秘面纱徐徐揭开。而从另一角度而言,作为一次电影+线下展览的融汇创新探索,也为双方产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可能。
造梦现场,聚焦“第七艺术”梦开始的地方电影“造梦”的过程,是将无穷的想象力和灵感不断解构重组,以综合性的艺术手法一步步落地为影像的过程。此次“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通过幻视(Vision)、切片(Slices)、时间锚点(Time Anchor)、构筑(Construct)、角色(Character)、关键帧(Keyframes)、场域(Field)管虎导演特别展区等7大主题单元的展区设置,将这一“造梦”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
从主题到展区设计来看,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具象化呈现了电影创意巧思的起点,让观众直观体验电影经典的造梦过程。在进入展区后首先感受到的幻视(Vision)单元里,观众将看到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创作《终结者》《阿凡达》《异形2》时的大量前期手稿、设计资料,以及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中鱼人的早期设计理念,以直观方式了解到这些斑斓幻想落地的过程。
本次展览汇集了30多个顶级电影IP的幕后珍稀资料,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得到披露。构筑(Construct)展区中披露了《封神第二部》中的部分关键帧概念设计,角色(Character)展区中的《哆啦A梦》系列电影原稿 、《加菲猫家族》的人物设定图、场景概念设定图等幕后珍藏也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在这些珍贵的资料的呈现中,观众也得以清晰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电影创作细节与工业体系的差异。
展览现场观众的另一大直观感受则是电影艺术跨越时间的长度和厚度。从《火车进站》开始,电影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其异彩纷呈却不逊于任何艺术类别,这也是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的原因之一。时间锚点(Time Anchor)通过汇聚国内外多位电影巨匠的珍贵手迹、照片、书信、原稿等,为观众搭建了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使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电影史上重要事件的痕迹,以及这些事件如何与电影产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
从场景、人物设计稿到故事板等等细节,本次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对电影艺术的产出过程进行了多元化展示,带领观众往返穿梭于电影艺术的创意起点、历史长河和产业幕后。不仅如此,展厅现场还有许多趣味布置也让不少观众驻足拍照留念,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刮起了一阵“打卡”热潮。
自诞生至今,电影这一事物本身既是艺术内容,又具备明显的工业化、现代化产业特征。本次艺术展成功呈现了电影艺术与技术、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性交织的复杂多元属性,既是一次对电影艺术幕后的呈现,也是一次打造全新城市艺术生活方式的创新尝试。
开幕当天,刚刚在戛纳电影节收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的电影《狗阵》主创团队导演管虎、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梁静、领衔主演彭于晏、主演周游也来到了艺术展现场分享观展感想。“它不仅能够唤起很多不了解电影的人们对电影的热情和乐趣,对于创作者而言,也可以成为激励我们坚持往下走的力量。”管虎导演认为,“造梦现场”的记录和沉淀无论是对于观众、创作者还是电影行业来说都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电影与展览艺术如何融汇共振?除了上文提到的“挖掘大众未曾熟知的电影背面,让大众对电影产业有更深理解和情感链接”这一层意义外,“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所展现的魅力既不等同于电影本身,也与常规的插画展、IP展体验有所差别,从艺术感染力角度而言,这种独特体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经过精心策划而产生的融汇效应。
“造梦现场”让行业发现,通过精心的主题策划和展区布置,能够打造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直达情感的震撼效果。例如在走进幻视(Vision)单元时,首先看到的是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这部历史首部科幻片让观众早在人类登月的67年前就“飞上月球”,电影堪比魔术的早期布景特效被投射在一百多年后的高清显示屏上,屏前还有摄像头对准屏幕进行拍摄,这种设计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实质的科幻感。
还有“切片”和“场域”等展区单元,通过将影史标志性作品的灵感瞬间与当代艺术手法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切片”展区以《24帧》等作品为引子,结合影像装置让观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直接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纯粹与创新精神;而“场域”单元则通过管虎导演的特别展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八佰》与《狗阵》的创作细节。
在此次“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中,互动性体验的构建也是其核心亮点之一。在开展期间,淘票票会不定期地举办造梦论坛、黑屋放映、影像艺术交流专场、电影播客周、电影青年职场漫谈等一系列特别活动,分别聚焦于电影艺术讨论、产业发展以及电影人职场等多个领域;此外,展览还邀请到孙阳、大鹏、陈永胜、杨润泽、克里斯·帕拉特、史彭元、周游等导览星推官为观众做不同章节的语音导览。
这些互动环节不仅丰富了内容的层次和深度,还极大地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和大众参与度。借助这些互动活动,艺术展不仅深入展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也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单向观赏模式,建立起一个电影产业与大众直接对话的开放平台,侧面促进了艺术与大众城市生活的融合。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以其独特的策展理念和丰富内容,为影迷和展览爱好者都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拓宽式”体验——让影迷亲身体会到了展览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将展览纳入自己的城市生活方式之中,也通过拆解和展现电影这一造梦艺术的产出过程,让电影的深层魅力走进了更多人的内心。
搭建银幕与生活的桥梁,阿里影业双向赋能宣发此次淘票票“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已经是阿里影业第三次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地电影艺术类展览。
2021年的电影海报艺术展精选近十年来百余幅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中国电影海报,灯塔专业版还在现场发布了《中国电影海报数据分析报告》,从角色数量、情绪表达、主色调偏好等角度对电影海报进行了数字化“解码”;2023年的“AIGC海报创作单元”则聚焦了AI这一新兴生产力在海报环节的运用,展现了AIGC 推进影视工业化的最新成果。
从海报数据、AIGC、再到本次的“造梦现场”,是从电影业的一个齿轮开始、到新生产力的聚焦、再到艺术美感和产业幕后的全景式呈现,阿里影业对于电影展的探索是层层递进的。
数次“电影+展览”的融合尝试不仅带来了新颖的艺术体验,也是阿里影业运用其在电影产业和线下演出展览产业宣发优势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无论是影视宣发还是演出宣发愈发“内卷”,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而言是源自线上+线下娱乐消费内容量激增,用户对海量宣发信息的敏感度降低,要在这种“内卷”中突出重围,宣发模式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路径。
“电影+展览”本质上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宣发场景和模式,“造梦现场”不仅为电影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还通过丰富的互动体验和幕后揭秘增强了电影与观众的情感连接,进而通过“用户打卡”产生的社交媒体效应催生更广泛的传播。例如在本次展览中,正在热映的电影《狗阵》中的重要道具摩托车也得到特别展出,观众得以通过实物深入理解《狗阵》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也能在心理层面上与电影产生更强的情感共鸣。
而在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期间,阿里影业便联动大麦艺展鸿图推动了吉卜力工作室物语沉浸式艺术展在上海全球首站落地,吸引了大量电影爱好者、艺术探索者以及吉卜力粉丝参与,成功带动了热映影片和展览的双向热度,互推效应显著。
电影行业与演出展览领域跨界较大,落地难度不低。阿里影业作为同时覆盖电影与演出双重业务场景的互联网娱乐公司,兼具淘票票与大麦的庞大用户基础和多元化业务布局,加之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数据产品能力,使其能够在电影和演出内容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票务运营、IP及衍生品服务等多个维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协同,从而在行业竞争中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
通过“电影+展览”的创新尝试,阿里影业不仅在电影艺术与城市生活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也在电影宣发领域开创了新的模式,为电影和现场演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