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 ADHD 患者,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它不过是一个专业医学术语,但对我来说,它是如影随形、相伴多年的 “特殊伙伴”,见证了我成长路上的每一步,从困惑挣扎到自我接纳与成长蜕变,这一路漫长而曲折。
回溯到我的童年时光,那时候的我就隐隐察觉到自己与周围小伙伴们的不同。在学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摩擦出沙沙声响,口中滔滔不绝地传授着知识,那是一个知识的盛宴,可我却像是一个迷失在盛宴中的孩子。我的注意力宛如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受控制地四处乱窜。原本聚焦在黑板上的目光,不知不觉就开始涣散,黑板上工整书写的文字,在我的眼中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而此时,我的思绪早已飘向了窗外,那湛蓝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成为了我心之所向。我痴痴地望着它们,想象着自己也能如它们一般,毫无束缚地穿梭在蓝天白云之间。等我终于从幻想中回过神来,老师已经行云流水般讲过了好几个重要知识点。我瞬间慌了神,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无助,只能匆匆忙忙地将目光投向同桌的笔记本,妄图从那密密麻麻的字迹中,拼凑出刚刚错过的知识片段,努力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
写作业的场景更是一场难以言说的 “灾难”。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作业本,可手中的铅笔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想法,一会儿被我拿在手中不停地转动,一会儿又被我放在桌上反复摆弄。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也像是有着莫大的魔力,轻易地就将我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原本规划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耗费三四个小时都难以完成。而且,作业中的错误更是多得离谱,不是因为粗心算错了数学题,就是写错了汉字,或者是对题目理解偏差,答非所问。那个时候的我,满心都是对自己的质疑与否定,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做到的事情,在我这里却如此艰难。我在心底无数次地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愚笨至极,连学习这么简单的任务都无法胜任。而家长和老师,他们并不知道我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只是一味地批评我,指责我学习时不专心、不够努力。每一次被批评,我的心里都像是被重重地击了一拳,委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可我却无力改变现状,那种深深的无助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步入了青春期,这个本应充满活力与美好的阶段,却因为 ADHD 的存在,给我带来了更为明显的困扰。在社交方面,ADHD 仿佛变成了一个隐藏在我身体里的 “小恶魔”,时不时地出来捣乱。我常常会因为说话不经大脑,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脱口而出一些不合时宜、甚至可能伤害到他人的话语。其实我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当时脑海中一旦有了想法,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直接从口中说了出来,完全没有给我留下思考和斟酌的时间。例如在一次班级讨论活动中,有同学分享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观点,我却在听完后,不假思索地冒出一句 “这想法太普通了”,话一出口,我就看到那位同学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失落与尴尬,周围的同学也纷纷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那一刻,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满心懊悔自己的鲁莽。
在集体活动中,这种情况更是频繁发生。我总是难以安静地遵循活动规则参与其中,内心总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打破常规,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做法。看着同学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地一起玩耍,分享着彼此的快乐,我站在一旁,心中满是羡慕与渴望,可同时又被深深的孤独和难过所笼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异类,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融入这个属于大家的世界。在这个阶段,自卑的情绪如同野草一般,在我的心底疯狂生长,我开始厌恶自己,无数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祈祷自己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有着正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够轻松地与他人相处,融入集体生活。
时光匆匆,我步入了大学的校园。在一次偶然的上网浏览中,我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 ADHD 的科普文章。文章中对 ADHD 患者症状的详细描述,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了我过往的种种经历。那一刻,我的内心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我怀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四处打听专业医生的信息,并鼓起勇气前去咨询。在医院里,我接受了一系列繁琐而细致的评估和诊断,包括各种心理测试、与医生的深度交谈等。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医生明确地告诉我,我确实是一名 ADHD 患者。得知这个结果的瞬间,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困惑,终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想要落泪;另一方面,我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害怕这个诊断会给我的未来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别人异样的眼光、工作机会的丧失等等。
然而,我并没有选择逃避。从那之后,我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对 ADHD 相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参加线上线下的患者交流活动,我逐渐了解到,ADHD 并非是我个人的过错,它是由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我在注意力集中、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的困难。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开始尝试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再一味地责备和否定自己。我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在 ADHD 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师 ——melodyqiya。她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在她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接触到了许多实用且有效的辅助方法。其中,声光智慧机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款神奇的设备,通过独特的脑波调频技术,如同一位温柔的心灵导师,轻轻抚慰着我那总是躁动不安的神经。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逐渐变得更加集中,原本如脱缰野马般的思绪,也开始慢慢听从我的指挥。与此同时,长期困扰我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曾经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而产生的焦虑,在声光智慧机的帮助下,渐渐消散。我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也在老师的建议下,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 —— 说话前先在心里默数三秒。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小举动,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社交状况。在这短暂的三秒钟里,我能够迅速地对自己即将说出的话进行思考和过滤,避免了那些未经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当言论。渐渐地,我发现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愉快,曾经因为言语不当而产生的隔阂和矛盾也越来越少。我开始重新融入集体生活,感受到了与人交往的乐趣和温暖。
如今,我已经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工作也有好几年了。在与 ADHD 漫长的相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成长与改变。尽管 ADHD 这个 “特殊伙伴” 依然会时不时地出来制造一些小麻烦,比如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注意力还是会偶尔出现分散的情况,或者在某些社交场合中,还是会因为一时疏忽而说错话。但我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被自卑和无助的情绪所左右。我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失败者,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在与 ADHD 这个 “敌人” 的长期抗争中,不断磨砺自己,茁壮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勇气和自信,与 ADHD 和谐共处,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