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大溃败,责任在唐还是在蒋?

万小妖说 2023-02-26 23:22:11

在历史圈看到人有说,南京保卫战的大溃败这个责任完全是由唐生智造成的,说开战之前,唐生智视死如归并表示与南京城共存亡,可是一开打以后,就撒丫子跑了!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唐生智不过是在给蒋某人背锅而已!

据史料记载,1937年11月,蒋某人曾多次召集国民政府政要及将领商讨日军进犯南京的对策,会议的焦点就是该不该守南京,又怎么守南京上。在前几次会议,白崇禧、谷正伦、何应钦经过战场分析和推演,明确表示反对死守南京,因为刚经过淞沪会战的国军伤亡损失太大,真正满编的部队已经不多了,而且南京城也无险可守,同时日军又势头正盛,来势凶猛,应该暂避锋芒,将南京城军民转移至大后方,保存有生力量,给日军留下一座空城,坚壁清野,挫败日军以战养战的目的。

而且白崇禧还推演了南京保卫战的三种结局,但都是失败,所以他认为南京城在当时的情况是怎么也保不住的,不如早点将城内的军民撤出,留下1个师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行了。但蒋某人却始终坚持己见,认为必须要死守南京,但他却没有任何的守城计划,也没有告知守城的目的。而这前几次会议,由于唐生智的存在感很低,蒋某人并没有让唐生智参加会议,直到在最后拍板的会议上才把他推了出来。

据唐生智的回忆录记载,在最后拍板会议前,蒋某人曾紧急召见了唐生智,暗示唐生智留下来做南京城的城防司令,而且还表示如果唐生智不守,他蒋某人就亲自来守,于是唐生智在被蒋某人以统帅守城的方式要挟下被迫答应,并在拍板会议前迅速制定了一份没有留退路的守城计划。

在最后拍板会议上,唐生智阐述了自己的守城计划,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最大程度上消耗日军,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问在座的政要和高级将领到底是守还是不守。满座的政要和高级将领却集体沉默,没有一个人作声,最后蒋某人表态,如果没人守,他就来守,这时唐生智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他来守,而且愿与南京城共存亡,于是唐生智就成了蒋某人的背锅侠。

其实既然决定了守就守吧!最让唐生智头疼的是,在开战以后蒋某人又连下了两道撤退命令,这让本就抱着视死如归的唐生智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做撤退的计划,所以才使得整个撤退十分混乱,导致了南京保卫战的大溃败。

从后来的史料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蒋某人在南京保卫战开战前为何会力主死守南京,就是抱着寄希望于“陶德曼调停”,让唐生智死守南京争取“调停”的筹码,但由于日军的目的在于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并提出了明确的条件,承认满洲国和蒙疆自治。这是蒋某人及国民政府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所以蒋某人寄希望于的“调停”最终失败。在“调停”失败后,再守南京就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于是蒋某人才连下了两道命令,命令唐生智撤出南京。

所以说南京保卫战的大溃败责任根本不在唐生智,而在于蒋某人的朝令夕改,而且此时的唐生智本就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在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撤退计划和部署的情况下你叫他如何撤退?所以撤退混乱也是必然。蒋某人的这两道撤退命令,不但没有保住南京城的防御有生力量,反而打乱了唐生智的防御部署,让本可以消耗和迟滞日军的大量兵力白白损失了。让一个抱有必死之心的人撤退,他又怎么可能提前会有撤退计划和部署?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最终唐生智还是服从了蒋某人的命令,我想在唐生智给下属下达撤退命令的那一刻,心该有多痛苦,多绝望!所以请不要喷唐生智了,他是一个求死而未成的爱国将领,最后无奈成为了蒋某人的背锅侠,这本就很可悲、可怜的了!

2 阅读:318
评论列表
  • 2023-03-03 11:55

    唐贪生怕死,主责,蒋用人不当,全责[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