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一个“马斯克直播卖比特币”的AI换脸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无数观众信以为真,甚至有人被骗转账。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AI诈骗案件同比增长300%,单笔损失超百万元的案例中,83%涉及伪造视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四部门联合出手,出台新政策,为我们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显性标识:所有AI内容必须打标
政策明确规定,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进行显著标识。这意味着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只要是由AI创作的,都必须明确告知用户。比如,某大V曾用AI写鸡汤文,结果被平台封号,这就是典型的违规行为。这一规定让那些试图用AI内容蒙混过关的人无处遁形。

隐性水印:藏有生成者“身份证”
除了显性标识,AI生成的内容还会被嵌入隐性水印,这就像人民币的防伪线一样,虽然普通用户难以察觉,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特定技术溯源,找到内容的生成者。这一措施大大增加了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不敢轻易尝试。

平台责任:抖音/微信公众号新增AI检测功能
各大平台也纷纷行动起来,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增了AI检测功能。这意味着平台将主动对上传的内容进行检测,一旦发现AI生成的内容未按规定标注,将及时采取措施。这不仅保护了用户的权益,也为平台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类人要注意
自媒体博主:不能再把AI洗稿当原创
过去,一些自媒体博主利用AI技术批量生成内容,日产20篇不成问题,但现在必须按规定标注。那些试图通过AI洗稿来获取流量的行为将被严厉打击,一旦发现,不仅会被封号,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电商卖家:AI生成的商品图要注明
电商领域也是AI技术的重灾区。一些卖家为了吸引顾客,使用AI生成的商品图,却不注明是AI生成的,这属于虚假宣传。比如某茶叶店用AI模特展示商品,结果被顾客投诉,不仅损害了店铺信誉,还面临高额罚款。

学生/上班族:用AI写作业报告可能留案底
学生和上班族也需要注意,使用AI写作业或报告虽然方便,但可能会留下案底。学校和单位对学术诚信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发现使用AI生成的内容未按规定标注,可能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
实操指南
免费检测工具推荐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遵守政策,官方发布了3个免费的AI检测工具APP。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检测内容是否为AI生成,确保自己发布的内容符合规定。
正确标注示范
在发布AI生成的内容时,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例如,在头条号或抖音上,可以在视频的开头、结尾或文字描述中明确标注“AI生成”。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内容的来源。
紧急处理:已发布内容如何补标
对于已经发布但未标注的AI内容,用户需要尽快进行补标。平台通常会提供一定的宽限期,但逾期未补标的,可能会面临处罚。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的编辑功能,补充标注信息,确保内容符合政策要求。
“现在AI骗局太多了,这个政策太及时了,希望能有效遏制这些乱象!”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看到假新闻了,平台的责任也明确了,感觉安全多了。”
“这个政策对自媒体人来说是个提醒,不能再乱用了,不然后果很严重。”
A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四部门的新政策为我们划定了清晰的边界,让我们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别让AI成为骗局的温床,而要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助力!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