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不聊诗词歌赋,不谈人生哲理,就来说说这立陶宛的事儿。最近,立陶宛总统顾问那番抱怨,可是在国际社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说什么中国对恢复外交关系兴趣不大,还暗示咱们“不识抬举”。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别扭呢?
这“不识抬举”四个字,分量可不轻。搁在咱们日常生活中,那就是对别人好心没好报的意思。可放在国际关系里,这含意就复杂多了。 立陶宛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中国伸出橄榄枝,帮着他们经济发展,反而成了“不识抬举”?
想想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本就千头万绪,哪能指望一蹴而就?更何况,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少不了国际合作。中国这几年对立陶宛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还是提供了不少帮助。你要说这叫“不识抬举”,那这“抬举”的标准,也未免太高了点儿吧?
咱们再仔细琢磨琢磨立陶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嘴上说着要修复关系,可实际行动呢?简直是南辕北辙!新政府上任第一天,就指着中国鼻子说,中国是安全挑战!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
更绝的是,前外长兰斯伯格斯,那可是个狠角色,直接威胁中国!立陶宛还配合美国对华诉讼,欧盟叫停了,他们还坚持对抗!这哪里是想着修复关系,分明是摆出一副对峙的姿态!
新总理上任后,虽然也说要修复关系,但话里话外,都透着股“不轻易妥协”的意思。 说什么“不会不计代价”,还要继续保持和台湾的贸易联系。这不是明摆着,一边求着咱们,一边又抓着不放吗?
这问题的根源,其实还得从立陶宛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说起。这可是触碰了中国的底线,咱们这才将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这就好比,你请客吃饭,人家却端着碗,跑到别家去了,这谁受得了?
中国给了立陶宛最后一次机会,希望他们能认真反思,改弦更张。可人家呢?态度傲慢,一副“我就是要这样,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架势。想修复关系,却又不改变政策,这分明是耍猴戏呢!这不是典型的“求人办事还掀桌子”吗?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国家之间交往,该有的礼数,咱们都懂。但立陶宛这番操作,实在让人寒心。你一边要好处,一边又和咱们对着干,这算怎么回事?说实话,这样的国家,咱们还真没必要再费心费力了。
立陶宛的困境,说到底,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结果玩脱了。我们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挑战我们的核心利益。 这道理,应该很简单吧?
所以,朋友们,你们觉得立陶宛的行为算不算“不识抬举”?中国应该与立陶宛恢复外交关系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们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国际关系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