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假设问题,也是很多三国爱好者经常讨论的话题。
庞统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的对决无疑会影响到三国的格局和结局。我将从两人的个人能力、所处的环境、所辅佐的君主等方面,分析庞统如果没有死在落凤坡,后面能否打得过司马懿。
从个人能力来看:
庞统和司马懿都是非常优秀的谋略家和指挥家,他们都有过多次出色的战绩和建树。庞统曾经参与了赤壁之战、江陵之战、荆州之战等重大战役,他的谋略对于刘备建立西蜀政权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制定了出井陉口、取汉中、攻长安、入洛阳的北伐大计,被誉为“难得一见之奇才”。司马懿则曾经参与了官渡之战、长坂桥之战、街亭之战、祁山之战等重大战役,他的谋略对于曹魏稳定中原和抵御蜀汉的进攻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制定了削弱魏国内部权臣、扩大自己势力、消灭蜀汉、灭亡吴国的统一大业,被誉为“智计无双之奇才”。从这些事迹来看,庞统和司马懿都是有着超凡智慧和卓越才能的人物,他们在个人能力上相差不大,难分高下。
从所处的环境来看:
庞统和司马懿都是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活动的,他们都面临着来自外部敌人和内部同僚的压力和竞争。庞统在刘备手下担任军师中郎将,他虽然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和赏识,但是也遭到了诸葛亮、张飞等人的嫉妒和排挤。他在荆州之战后被刘备封为军师将军,但是却没有实权,只能随刘备西征汉中。他在汉中之战中表现出色,但是却因为张飞的失误而陷入困境。他在落凤坡之战中为了掩护刘备而壮烈牺牲,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北伐大计。可以说,庞统在刘备麾下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军中事务辅助君主看:
司马懿在曹魏手下担任太尉、太傅等职务,他虽然得到了曹操、曹丕、曹叡等人的信任和重用,但是也要面对曹氏宗族、文臣武将、外戚宦官等各方势力的牵制和干涉。他在平定魏国内乱、抵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削弱曹氏皇权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但是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治理国家。他在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消灭了曹爽一党,掌握了魏国的实权,但是却也引起了曹叡的不满和怀疑。他在死后被追封为晋王,但是却没有能够亲眼见到自己的子孙建立晋朝。可以说,司马懿在曹魏朝廷虽然权势无比,但是却没有能够摆脱曹氏皇室的影响和制约。
综上所述,庞统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超凡的才干,但是他们也都受到了各自所处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如果要比较他们谁更优秀,恐怕没有一个定论。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庞统是一个天才而司马懿是一个奇才;庞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司马懿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庞统是一个忠臣而司马懿是一个野心家;庞统是一个英雄而司马懿是一个枭雄。
又或许北伐的时候,魏延建议子午谷奇谋: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他调集五千兵马,从距离陇右更远的子午道出发,行军穿越秦岭奇袭长安;在诸葛亮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庞统能够批准,能够大败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