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阿坤,水产科技,贵州林业有害生物,淡水养殖应用技术,科普中国。
广东男子钓鱼全是清道夫近日,IP地址为广东澄海的博主@阿坤发布了一则视频。
很多公司都故意放假到元宵后等大家都拜拜完才开工,趁着单位还没没有开工,博主决定出去钓鱼。当地的温度在白天已经能达到17度了,此时出来钓鱼确实非常舒服,不冷也不热,坐水边晒会儿太阳那就更美了。
他虽然收获颇丰,但此时却是一肚子的火,因为钓上来的居然几乎全都是清道夫!视频中可以看到估摸着得有20条了吧?这些黑黝黝的清道夫被堆放那个在杂草之上,味道估计也不太好闻,实在是让人有些嫌弃。
为了泄愤,博主突发奇想,要是把清道夫绑在过年家里没放完的大炮仗上面再去引爆,会怎么样?说干就干,他于是找出剩下的大炮仗,用透明胶带将鱼跟大炮仗缠在一起,为了防止清道夫逃走,他是缠得又多又紧,要不是看到了露出来的臀鳍,背鳍和鱼尾,几乎都不敢确定是清道夫了。看来是真的生气了。
剩下的清道夫他也如法炮制,很快就裹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特制炮仗。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博主点燃炮仗往远处的空地一丢,很快炮仗就炸得四分五裂,当我们相当好奇清道夫究竟被炸成啥样后,视频就这么结束了。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我想应该是爆炸后清道夫的样子太惨烈,所以不让过审,于是博主就没有剪辑放上来了。
这看似有些残忍的做法,却引发了网友的一片叫好。很多网友都帮忙出主意,说可以直接塞到嘴里炸!或者是把清道夫塞罐子里面,炮仗也塞到管子里,小空间的冲击力肯定是更足的。还有网友戏称:”非常的人性化。“
清道夫确实是非常遭嫌弃,感觉似乎比罗非鱼还讨人厌,毕竟罗非鱼好歹还能吃。
关于清道夫清道夫的学名是豹纹脂身鲇(Hypostomus plecostomus),是原产于南美洲的甲鲶科鱼类,当地的甲鲶种类特别多,几乎每年都会发现两位数的新物种,在当地清道夫只是小卡拉米,压根不受重视,但当它进入了非原生地,它们就”嚣张“了起来。
1978年,清道夫首次被引入中国台湾地区。在90年代才进入我国内地,并作为观赏鱼品种逐渐在中国大陆的水族市场流行起来,你可能会想清道夫明明丑丑的,谁喜欢啊?但当时的清道夫还是少见的品种,一身骨甲还是蛮稀奇的,而且它的卖点主要是它们具有较强的清洁能力,会吃鱼缸中的各种残饵和其他鱼的排泄物。
不过随着养鱼人的增加,大家发现清道夫的清洁能力也就那样,而且还会啃食鱼缸造景甚至吃鱼苗和鱼卵,于是它们很快就又失去了价值,开始不受欢迎了。卖不出去,商家就不会想养着,于是就把积压的清道夫鱼丢到到自然水域。除了商家,一些其他人也会出于无知或不当的放生观念,将清道夫鱼随便放生掉了。
泛滥与危害这一放生,那些人倒是轻松,但是我国生态就遭殃了。
清道夫很快就在我国自然水域站稳了脚跟,它们的适应能力实在太夸张了!基本上可以无视水质,只要不是真的有毒,它们就能生存,唯一的弱点就是不能耐低温。浑身坚硬骨甲和倒刺的它们在我国水域压根没有对手,连鳡鱼,翘嘴之类凶猛的顶级鱼类都奈何不了它们。
同时它们的繁殖能力还很强,每年可以繁殖多次,这使得它们在南方水域开始大量繁殖,迅速占领各种水域。
生存没有问题后,它们就准备霍霍其他鱼类了。清道夫是杂食性鱼类,啥都吃,什么藻类、底栖动物、鱼卵、鱼苗,甚至是水中的垃圾。它们非常爱吃其他鱼类的卵和幼鱼。有数据显示,一条清道夫一天可以捕食多达5000粒鱼卵。
这种行为对本土鱼类的繁殖的影响堪称灾难级别的,已经导致了不少本土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
清道夫也爱吃水生植物,它们数量众多,聚集起来破坏作为根基的水生植被,就会快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而且清道夫还有打洞产卵的习惯,它们在河岸两侧挖洞会破坏堤坝的稳定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总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非常臭名昭著的鱼类,想要控制它们的数量,我决定关键还是要从源头遏制,就是严格禁止随意放生和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