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员,在历史上,似乎要比锦衣卫强大许多,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明末割据一方的主力,他们才是陕西难民的幕后黑手,当国家灭亡的时候,他们才是第一个投降的,这实在是太荒谬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混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要说到大明立国,因为爵位都是从立国开始,所以先不提武将,而文官则是淮西士子,李善长,胡惟庸,浙东士子,刘基。经过了宋代皇室与文人共同统治世界,文人已经吃到了甜头,甚至连元朝都要靠读书人来统治这个世界,于是在建立了明代之后,读书人便以为朱元璋同样会用到读书人。作为一个平民,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读书人,因为孔家曾经帮助过元朝,受到过特殊的待遇,所以朱元璋才会骑在马背上,出手狠辣,不要说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就连军队里的将军都能被他一剑斩杀,胡蓝之牢之后,读书人老实了很多,宰相被废,皇帝一人独裁,而朱元璋虽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但读书人的所作所为,已经影响到了未来的朱允炆。朱允炆一上任,就打下了一片江山,只是朱允炆没有朱元璋那样的才能,根本无法独当一面,最终,权力交给了他的师父齐泰和黄子橙,士家大族重新夺回了自己的地盘,还故意激怒朱允炆,逼着他削藩,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好棋”,结果,朱允炆失去了朱家的支持下,在四年靖难之战中,又一次被朱家压了一头,后来,朱棣又开始了对文人的杀戮,但他中用的三杨,都是来自江西的世族,所以,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放弃对文人的信任,而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将朱家的势力,全部集中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
后来,朱瞻基继位,一切都很顺利,似乎大明皇室与世家大族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但朱瞻基的小儿子朱祁镇,在王振突然得势的怂恿下,朱祁镇仓促地亲自出马,于是,整个大明的上层格局就被破坏了,文臣压在了武将身上,后来的几代帝王,凭借着厂院的体制,才能与文武相争,后来的帝王,更是束手无策,到了正德年间,连离京都不准,帝王就好像是被他们圈养出来的一般,只要做一个精神文明的领导者就行了,至于治国,则全凭正德帝王心机深沉,无视律令,自立为大将,又去了关外,与蒙古作战,大获全胜,但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因为一个突然离开闭关的帝王,实在太恐怖了,内阁几次奏章,这个帝王都不肯让步,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大明皇帝竟然淹死了,一个可以在草原上奔驰的男人,一个能打仗的男人,最后竟然淹死在了河里,真是笑话。连帝王都无法置身事外,足见明代的政治是何等的混乱。
后来,嘉靖皇帝坐上了皇位,却变得低调了起来,不再与群臣正面冲突,而是采取了一种不配合的方式,凡是有大臣辞官,他都会允准,只是不肯再提拔新的大臣,他与群臣针锋相对,也不过问朝政,因为他知道,群臣并不想让整个世界陷入混乱,他们都想保住自己的名声,所以,嘉靖在皇宫里闭关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他被一群侍卫刺杀,好在都安然无恙。但是嘉靖并没有配合,这让满朝文武很是尴尬,最后只能达成了一种折中的办法,隆庆和万历两人还算好说话,将权力交给了锦衣卫,然后锦衣卫和东厂联手对抗满朝文武,皇上身居高位,努力保持着一种制衡的状态,所以大明王朝才能安居乐业,但是却有很多矛盾,从萨尔浒一役就可以看得出来。到得后来,辽东的武将们各自开枝散叶,而江南的世家们又都是野心家,厂卫与朝廷官员之间的争斗,更是连绵不绝。最后,在天启帝的带领下,大明国力蒸蒸日上,一年又一年,辽东一带的军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之后,在白莲教的煽动下,陕西的难民趁火打劫,在孙承宗的帮助下,终于稳住了局面,可是他死的很突然,膝下无子,他的弟弟趁机登上了皇位,可是被那些贵族大族所欺骗,他亲自废掉了东厂的魏忠贤,处死了自己的亲信,锦衣卫落入了其他官员的手中,皇上再也没有了耳朵,所有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再加上那些贵族大族的支持,东林党的“书生”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干净,实际上都是家财万贯。再到最后,情势失控,这些“读书人”就痛快地出卖了自己的皇上,自己编了个辫子,成了清朝的识时务者。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