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携手北约集团,大肆渲染所谓“中国核威胁”,却对自身作为全球最大核威慑源的事实视而不见。近年来,美国悄然将“假想敌”的标签从俄罗斯转移到中国身上,明目张胆地挥舞“核威慑”大棒,不遗余力地升级和扩充其核武库,其“三位一体”核力量更是频频更新换代,彰显其核霸权野心。
然而,在暂停与美国的军控谈判后,中国在直接抢先提出了一项新规,要求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共同签署。
令人玩味的是,新规提出不到24小时,美国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将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此举无疑让美国陷入了自设的陷阱。
自7月22日至8月2日期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于日内瓦隆重举行。中方适时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提交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并向五大国发出积极签署的强烈呼吁。
这份条约内容掷地有声,包含四大明确规定:其一,签署国需共同重申核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并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其二,五大国一致承诺,无论何种情况,绝不率先使用核武器;其三,各国均享有在最高利益受威胁时退出条约的权利,彰显条约的灵活性与公正性;其四,建议条约无限期有效,且不接受任何保留意见。
此外,中方还针对美国发出了严正敦促,要求其彻底摒弃“核共享”和“延伸威慑”的冷战思维,撤回在境外部署的核武器,放弃全球反导系统的计划,并立即停止在亚太地区的陆基中导部署。
这一连串的呼吁与举措,无疑是将全球核军备竞赛的风险降至零风险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对美国此前无端指责中国不愿参与军控和战略武器磋商的有力回应。可以说,中方的这一招,既占据了国际道义的高地,又巧妙地将美国置于舆论的烤架之上。
美国核战略磋商背后的小算盘:中国导弹实力被“夸大”,真实意图显露无遗。
其导火索就是五角大楼那份颇具争议的《2022年中国军力报告》,以一种近乎夸张的笔调,宣称中国的陆基洲际导弹发射设施与机动式弹道导弹平台总数已跨越450大关,一举超越美国,更预言至2035年,中国核弹头数量或将膨胀至惊人的1500枚。这一连串数字,无疑是美国精心编织的舆论陷阱,企图以此为由,强拉中国入核战略对话的棋局。
然而,面对这一充满算计的邀约,中国并未轻易落入圈套。因为,中美之间的不对等早已是明摆着的事实,更遑论两国在核武器运用策略上的根本性分歧。美国此举,无异于强迫一个已致力于全球核风险减降的负责任大国,接受其单方面设定的游戏规则,这显然是不公且荒谬的。
中国对于核军控的立场,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旨在从根本上降低全球安全威胁。我们积极推动禁止远程弹道导弹出口的国际倡议,力求为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筑起坚实的防线。同时,我们坚持为核武器的使用设置更为严苛的条件,确保这一毁灭性力量永远被束缚在理智的牢笼之中。
反观美国,其核战略磋商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试图利用中国的核发展作为借口,迫使中国单方面削减核弹头数量,停止军备的正常发展,而自己则躲在幕后,继续其核武扩张的野心,对自身的核力量发展不做任何自我约束。这种双重标准与霸权逻辑,不仅违背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初衷,更是对全球核安全与稳定的公然挑衅。
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的核战略对话,应当是真正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旨在减少误判、增进互信、共同维护全球核安全的平台。而非美国单方面施压、试图转嫁自身安全焦虑的舞台。
多国军力发展的越来越快,美国察觉到“全球领导地位”正遭受挑战,于是加速军事扩张步伐,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成为其巩固军事霸权的显著标志。然而,美国经济亦现隐忧,故转而谋求在核领域构建更大优势,以此作为制衡他国的战略筹码。在此背景下,美国却单方面要求中国削减核武库,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与质疑。
颇为玩味的是,就在中国倡议新的核武规范,并呼吁五大国共同签署之际,美日迅速响应,炮制出一份新的合作宣言草案。该草案明确提及,美国将正式接纳日本为其“核安全伞”下的一员。此安排预计年内尘埃落定,其紧迫性在于大选后新政府的态度尚属未知,且日本或需支付不菲的“保护费”以换取此等庇护。
尤为讽刺的是,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曾遭受核打击的国家,其广岛与长崎的伤痕仍历历在目,而罪魁祸首正是美国。时隔未久,日本竟似已忘却那段苦难历史,转而寻求美国的核安全庇护,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再次印证了“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悲哀现实。
所以,五大国若共同签署中国的核武新规,美日间的“核保护”默契将失去意义。若美国拒绝签署,外界可能怀疑其正在策划核战争准备。在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大规模冲突的风险随时可能被触发。
反之,若美国选择签署,其核威慑策略则将遭遇重大挫败。因此,中国的这份核武新规,无疑将美国置于两难境地,签则自损威慑,不签则背负备战之名,进退维谷。
我国应出台关于受到美国核保护国家军事挑衅 时优先并先发对美国实施核打击的政策!
这东西美俄打死也不会签的。[笑着哭]
应该提出每年有效消毁10%核武
怎样才算是最大利益?最好就是把所有的武器都不要,世界贸易也是一样,喜欢跟谁做就跟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