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武器在二战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能依靠机载火炮逐渐的演变成了战机挂载导弹攻击对方战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空导弹。这类导弹又被细分为格斗导弹,中程和远程空空导弹,最近几年各国还相继发展出了超远程空空导弹。空空导弹的射程主要是以其发动机的 的工作时间来决定其有效射程。一般空空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钟。那么问题来了,就算以几倍音速飞行,几十秒钟的发动机工作时间的空空导弹能飞出去多远?又是如何击中远方的战斗机的呢?
首先来看空空导弹的发动机工作原理。空空导弹所用发动机主要是单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是没有进气口的,无论是火箭的燃料还是氧气都需要火箭自身携带。当导弹本身自带的燃料耗尽,空空导弹也只能依靠自身的速度做惯性飞行。飞的越远速度也就越小。我们熟知的美国早期的AIM120导弹在飞行了60公里以后,其速度由最高时速6马赫就会掉到一马赫。这个速度一般战机随便就能摆脱这种导弹的攻击。
为了提升导弹的射程,就需要改变导弹的发动机。也就是让发动机有更多的动力可以推动弹道飞的更远。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给导弹加装冲压发动机,或者设置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前者好理解,就是让导弹依靠大气层中的氧气做助推剂,这样,发动机的燃料就可以带的更多。自然也就能飞的更远。法国流行导弹就是这种工作原理。不过加装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高空大气层稀薄,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给给冲压发动机,所以在末端大过载飞行时候所需要的动力不足。所以这种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不足。
第二种方案中双脉冲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控制导弹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在加速阶段和末端分两段点火,也就是不要一次性把燃料耗尽。以高抛物线弹道使导弹有个更大的势能的基础上发动机进行一次点火,然后中途发动机熄火,在即将到达地方战机的地方再进行二次点火加速。这样的发动机应用在了最新型的AIM120以后,使得AIM的射程增加到了120公里以上。
空空导弹飞行分为动力飞行阶段和惯性飞行阶段。动力飞行阶段就是导弹发动机点火阶段的高速飞行阶段。当动力耗尽以后,速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去攻击战机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空空导弹对战机的攻击距离有一个不可逃逸的说法。也就是导弹在速度下降到一定速度之前,导弹是可以追得上飞机的,所以这段距离就被称为不可逃逸区。也就是说,空空导弹的射程并不能保证在最远距离上一定能击落敌方的战机。目前我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改进自霹雳12。也就是给霹雳12换装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随后霹雳15的射程可以到150公里。对飞机攻击的不可逃逸区也由原来霹雳12的25公里进一步增加到70公里。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跟大家想的不一样?空空导弹的攻击方式使高机动高速度。但是本身体积又很小。为了获得高机动能力,所以只能选择固体燃料做推进剂。虽然只有十几二十几秒的工作时间,但是把不可逃逸区做到了70公里确实已经很漂亮了!网上动不动射程几百公里的空空导弹,都是唬人的,真要飞那么远的话,导弹的体积不知道得增大多少呢!
像霹雳-15这种射程100公里以上的空空导弹其实是很大的,一般战斗机带不了几枚。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带2枚远程导弹,其他带近距离和中远的。
那电影中导弹追着飞机跑,各种拐弯、仰俯是什么型号的
近距离格斗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