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功勋李爱珍:4次申请中国院士遭拒,71岁却成美国院士

青橘罐头呐 2024-10-17 18:00:51

前言

李爱珍,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但她却是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的“大牛”。

50多年扎根科研一线,从零开始,带领团队搞出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科学家,却在申请国内院士评选被拒后成了美国院士,这一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那么她究竟为何会被拒绝, 又为何这样坦然的选择美国呢?

为中国半导体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1980年,李爱珍被公派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面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她没有迷失在异国他乡的舒适生活中。

而是更加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日后在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李爱珍带领团队便一头扎进了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

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她顶着压力,四处奔走,终于为实验室引进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分子束外延设备。

而分子束外延设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制造出高性能半导体材料的“神器”。

在当时,这项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核心机密”,对我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

而李爱珍团队引进的这台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我国在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了先进的设备,李爱珍团队的研究也驶入了“快车道”,他们从零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了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此类技术的国家之一。

而李爱珍团队的这项成果,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也让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5年,李爱珍因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2007年,她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再次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荣誉。

而这一步她从小就立志。

信息来源:石狮女科学家李爱珍当选美国院士 被中科院拒绝2007-05-18 东南快报

从学霸到科研“领头羊”,李爱珍究竟有多牛

李爱珍的“开挂”人生,还得从1936年说起。那年,她出生在福建石狮一个华侨家庭。从小目睹国家积贫积弱,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报效祖国。

成年之后李爱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高手如云的大学里,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再次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学霸”。

1958年,李爱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

从研究实习员到研究员,再到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李爱珍一路“升级打怪”,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不断突破。

后来即便是 退休六载,李爱珍依旧活跃在科研前沿,持续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成果。

她保持着退休前的习惯,每日必到实验室。半个世纪的研究生涯中,李爱珍几乎未曾休假。

基于此可见即使在传统的团圆节日,她也选择在实验室度过,体现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热忱和热爱。

最后获得了相应的成就, 但一边是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一边却是国内院士评选的屡次落选,李爱珍的遭遇深受争议。

信息来源:李爱珍:当选美国院士不能作为评中国院士理由 2007-05-24

四次陪跑评选

早在2007年,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就有不少人为她鸣不平。

当时,李爱珍已经71岁,早已过了院士评选的“黄金年龄”。尽管有7位院士联名推荐,但她依然在在评选中就被刷了下来。

甚至在多年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她已经4次申请竞选名额了。

对于落选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李爱珍的年龄超标,也有人说是因为她的研究方向不够“热门”。

对于外界的议论,李爱珍本人却表现得十分淡然。她曾多次表示,自己做科研,并不是为了“帽子”和“头衔”,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她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得到应用,能否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却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这是李爱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科研精神,是“帽子”无法定义的

诚然,院士头衔代表着至高的学术荣誉,也意味着更多的科研资源和话语权。

但李爱珍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科研精神,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是不计个人名利的奉献。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更需要像李爱珍这样的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科研的真谛,用纯粹的热爱和奉献,去点燃科技创新的火种。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人去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李爱珍

人民网李爱珍:赢得世界同行的尊重

文 | 青橘罐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