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雨淅淅
编辑|司徒夜
在华表奖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隔壁金像奖又悄无声息地被刘青云收入囊中。
而这已经他第4次捧回影帝奖杯了。

但相比华表奖的星光璀璨,金像奖则略显冷清,关注度大不如前。
风水轮流转,在港片逐渐没落之时,内地电影终于彻底翻身。

今年的金像奖,巧合地碰上了华表奖。
但相比内地热闹非凡的颁奖现场,香港那边早已无人在意。

或许是为了撑场面,这一次梁朝伟并没有像去年一样缺席。
而是在妻子刘嘉玲的陪伴下,出席了颁奖典礼。

就连淡出荧幕许久的吴彦祖也重出江湖。
不过,他似乎有些与时代落伍。
在向镜头打招呼时,来了个已经淘汰的手指比心。
在记者的提醒下,他总算是摆出了当下流行的脸颊比心。

在获奖名单中,刘青云凭借《爸爸》第四次捧起影帝奖杯。
其提名次数也在此次增至19次,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提名最佳男主次数最多的演员。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吴镇宇,六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却六次陪跑。

从提名名单来看,本届提名最佳男主的5位演员中,有4位是资深老演员。
82岁的喜剧泰斗许冠文出现在入选名单中,令人意外;
34 岁的游学修作为唯一的新人面孔,成为一抹亮色,呈现出老带新的格局。
但这仍难以掩盖香港影坛青黄不接的现状。

回顾过去几年,金像奖影帝桂冠多次被资深演员摘得。
2023年,刘青云获奖时还被吴镇宇“嘲讽”香港影坛青黄不接是因为刘和黄还在演戏。

至于第42届金像奖影帝的最终得主是已经获得过5次该奖杯的梁朝伟。
但这次的获奖,并没有引来全网欢呼。

就像王晶所说:
《金手指》绝不是梁朝伟最佳演出,相比《2046》《花样年华》等相差很远。
如果我是他,会效仿当年的谭咏麟、张国荣等人主动宣布不再领奖。
将机会让给年轻一代。

其实,王晶的言论也暗示了金像奖在评奖的过程中,会更侧重于老演员的过往成就和影响力。
从而导致年轻演员的机会较少。
而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最好印证。

除此之外,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观众认知度也越来越低。
甚至许多影片在内地市场近乎“查无此片”。
像《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6.85亿的成绩,让这部影片位居2024年国产动作片内地票房榜榜首。

但相比2019年《扫毒2》的13.12亿票房、2020年《拆弹专家2》的13.14亿票房。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成绩,着实不算理想。

更别说票房在2亿左右徘徊的《临时劫案》《误判》等了。
与之相比,内地电影倒是有逐渐翻身之势。

像今年大爆的《哪吒2》便是内地电影爆发的鲜明例子。

还有沈腾的《飞驰人生》《抓娃娃》、陈思诚的唐探系列,都收获了三十多亿票房的佳绩。

近些年的金像奖,逐渐被观众调侃为“小众奖”。
与其说是颁奖,不如说是香港影坛的怀旧金曲演唱会。

因为这个奖项的评比越来越青睐于本土化的电影。
不然也不会很少有内地演员去参加了。
金像奖作为与金鸡奖、金马奖齐名的华语电影三大奖项之一,其区域性限制饱受争议。
按照金像奖规则,入选电影须为香港电影。
具体需满足整个主创团队有 6 个香港居民、出品公司是香港合法注册公司、导演是永久性香港居民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项。

这种较为严格的区域限定,将众多优秀的华语电影排除在外。
使得金像奖逐渐被外界视为专为香港电影人设立的奖项。
也正因如此,其影响力在更广泛的华语电影领域逐步受限。
成为金像奖近年来发展态势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这个争议,陈嘉上在2011年宣称,如果这个原因导致金像奖越来越不被重视的话,那他们只能认命。
他还表示,他们是为香港电影打拼的,必然会维护金像奖存在的意义。

如此说来,也不惊讶为何2024年金像奖只有大鹏一个内地演员入围最佳男主角了。
因为,《第八个嫌疑人》的导演正是来自香港的李子俊。

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投身内地工作。
吴镇宇、尔冬升、曾志伟等参与《无限超越班》。
蔡少芬、邓萃雯、叶童等参加《乘风破浪》。
这一现象背后,是内地奖项含金量的逐渐攀升。

就像今年的华表奖,两岸三地近百位明星的出席,着实印证了该奖项的排面与含金量。
港台艺人刘德华、谢霆锋、赵雅芝、李若彤等人的出席,更是衬得隔壁的金像奖黯淡无光。

华表奖前身为创办于 1957 年的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9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影华表奖。
作为国内唯一由政府出资设立的电影奖项,它的含金量要高于金鸡奖和百花奖。
获得华表奖,便意味着电影人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也相当于拿到了“国家队”的入场券。

正因如此,惠英红才会在获得该奖项时热泪盈眶。
毕竟,在近些年的港澳台演员中,她是唯一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人。
她的获奖,也让华表奖与金像奖的格局差异展露无遗。

金像奖设“香港主创占比”门槛,偏爱中生代。
华表奖则以“国家队”的格局打破地域桎梏。
这才使得从香港街头走出的惠英红,能与内地演员同台竞技并脱颖而出。
印证了奖项只以实力论英雄的评判标准。

香港电影的困局,从来不是奖杯数量的较量。
当《九龙城寨》的霓虹灯还在照亮油尖旺的旧时光。
《哪吒》的混天绫早已裹挟着东方神话飞向全球银幕。
这不是谁的胜利,而是电影工业浪潮下的必然选择。

只有打破“本土保护”的玻璃罩,让黄浦江的风与维多利亚港的浪真正交汇。
中国电影才能在百年变局中,写下属于全体华语电影人的新篇章。

部分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惠英红成首位获华表奖的中国香港女演员
央广网|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红星新闻|金像奖颁奖:刘青云四封最佳男主,林青霞惊喜现身



大陆的电影奖项始始终避不开审核制度 这也是客观条件没办法 因此很难突破 金马奖本来有可能成为华语第一 但它们为了标榜所谓的“自由”也太作了 金像奖则始终是小圈子游戏
港台的没落是大势所趋,这没什么奇怪的,十多亿人口的复兴谁在她面前都会黯然失色。港台已经完成了她们的文化传承使命,一个超级时代践行者已经快速崛起,接下来整个东方文化也会在她面前黯然失色,接下去就是整个西方被超越
华表奖代表政府行为,很多人不得不去。还有评比非常不公正,在大陆讲究的是关系,人情世故。金像奖才是原汁原味的香港人自己的奖项,虽然这几年没有新人,但依然佳作不断,非常棒。
都是水分
有必要把金像奖和华表奖放一起比较么
越来越不喜欢梁朝伟了,拿了那么多次奖了,名利心太重,也不把机会让给后辈,就和职场上一样,领导不退休,后辈哪有机会
太没公信力了,金像奖的最佳影片能看吗?油腻的演技、装逼的剧情、老掉牙的故事。最佳影片是可以角逐历史或者近十年最佳的,金像奖这个最佳影片有资格么?
一个是政府行为不去不行
再等20年,等徐克、陈嘉上、杜琪峰等这一代电影人老去,估计香港电影就走到尽头了!
记不住大陆影帝,影后,但金像奖影帝,影后都知道
并不是强了 是对手残了……
现在的金像奖金马奖已经没有什么含金量了
鸡鸭同框,尤其内地,都是些啥玩意
香港电影由于某些原因是没落了,但内地电影从来就没有崛起过。
香港影坛,老一辈急流勇退,懂放弃才能拥有,有阵痛才有新生
任重而道远!上下求索吧!感谢香港贡献的那些精彩电影!在我那逝去的青春岁月里![点赞]
光看奖杯造型就晓得哪个重要了[得瑟]
就现在这个娱乐圈产出水平 大陆和香港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而已 一堆弱不禁风的人剑都捏不住还在喊打喊杀的披着武侠剧的外衣在演偶像谈恋爱[捂脸哭]
带着国徽的证书,谁不要谁傻
内地电影有几部有营养的[得瑟],大多数是垃圾片,还那么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