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和描写边塞征战的诗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诗颇多。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代)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京城与江南故人偶然相逢,而又害怕仓促分手的情景。
首联“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点明了和故人偶逢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天的一个夜晚,正是十五月圆时;因为其他小地方不会有“阙阙”千重,所以“客舍”是处在京城中,点明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颔联“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写和故人偶然相遇时的惊疑、出乎意料的心情。“翻疑梦里逢”,把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的心情刻划得生动逼真。
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以当时当地的夜景,描写出异乡作客的辛酸和难言的乡愁。风吹树枝,惊动宿鸟,就像使游子心惊一样;露珠挂满青草,使秋虫像哭泣般鸣叫,引起羁客落泪。写出了诗人作客异乡的实况。
末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一个“长”字,表达出不愿分别的心情:朋友互相之间劝酒想留,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因为天亮就要各奔东西了;一个“畏”字,把同乡人能偶然得聚异乡的惊喜、兴奋和乡思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相聚又会分离,但愿那报晓的钟声不要响的心绪。把难舍难分的心情和盘托出。
全诗情景交融,凄婉雅致,既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又抒发了对羁旅生涯的懊悔、厌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