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在地铁发布不当言论后续:乘客愤怒动手,结果显而易见

江郷贰的独白 2024-01-15 16:42:27

文/木槿夕先生

“农民工到底怎么你了?”

在讨论这句话之前,我想先从人民日报评论的《根治欠薪,确保农民工安“薪”过节》一文中,提到一个具体的数字。

我国有农民工数量近3亿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付出支撑起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换句话说,农民工是国内最大的一个打工群体,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城市的的基建是不离开他们的。

在素质教育普及度极高的现代文明,仍然会出现辱及农民工的话语,对他们存在一定的误解。

很多时候,我们都走不出对他人职业的一种偏见,由于这次争议事件发生在上海,不少人的关注度变成了上海人对农民工的鄙视,脱离了真实的情况。

我想,很多细节是需要进行讨论的。

官方通报

针对此事的通报发布,34岁男子边某和51岁的袁某依法被警方行政处罚。

回到这起事件的开端,边某是当天从外省市来到上海的,在乘坐2号线的过程中,一名女乘客说话声音过大,两人因此发生争吵。

期间,边某转头将话题引到了农民工群体上,开始对车厢农民工进行攻击,引起多人不满,同车厢袁某愤而动手,双方因此发生肢体冲突。

两人的语气都很冲,相互问候亲人后,在车厢开始动手,乘客在一旁劝阻。

袁某用拳头挥向边某,边某反击,周边乘客见状,劝说两人停手,两人短暂被拉开,接下来又打在一起。

事后,两人被警方认定为互殴,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两人进行行政处罚。

这件事到此还没有结束,视频曝光后,很多人对边某的行为很是不满,可惜了袁某同样遭受处罚,为后者鸣不平。

实际上,袁某是被边某的话激怒,忍不住打了他,两人相互还手,彻底打出了火气。

边某到底说了什么?

有人将边某说的话语拍了下来,从视频的画面来看,边某对农民工有些强烈的反感。

“恶心死了,2号线不是农民工的。”

还将自身的感受延伸到上海2号线上,确实是无理取闹。

不出意外,乘客听了后大怒,还有袁某动手打了边某。

一个人可以有偏见,但是在表述上,一定要注意情况,不过有没有人想过,为何边某会有这样的念头?

合理推测一下,边某刚来上海,内心对上海充满了滤镜,特地从外地到达上海后,只不过是看到了地铁上真实的一幕,内心有些接受不了,故此借题发挥。

毕竟在通报上,着重提到了边某是当天才来到上海务工,他是在为心中的天堂愤愤不平。

边某像极了一个跳梁小丑,在他说出涉及农民工的话语时,就势必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没想到他仍然振振有词。

边上的小哥哥都被他的话语吓了一跳…

上海是一个备受世界关注的金融中心,它的高速发展背后,离不开国内房地产的腾飞,而这个是少不了农民工的建设力量。

长期在上海生活的人,对于地铁中农民工不少的问题,称得上司空见惯,大家都是打工一族,自然不会像边某那么激动。

而边某的不理性行为,不止是让自身成为舆论的漩涡,更是伤害了农民工群体。

有乘客将边某的话语拍下来,这都是不容抵赖的,34岁的人能够说出极具攻击性的话语,针对的对象还是农民工群体,可见边某的生活并不如意。

边某是因为听不惯女子大声讲电话的情况,就选择了同很多乘客“为敌”,就这个解决方式,能够看出边某的情商很低。

评论区炸了

在多方报道之后,很多网友对边某的话语很是不满,极力地维护农民工的尊严。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取决于对底层职业有多尊重,在此类事件发生后,能够看到很多人的心声,对农民工的偏见降低了些许。

“农民工怎么的,农民工?”

“最讨厌那些满嘴歧视地域,歧视工作的人,自我感觉很高人一等…”

“给我感觉这趟车是他的,现在他在说他的车要走的风格变了。”

大家都是有理智的,查明情况后,对边某的行为进行谴责,还网络一个清净。

有的网友指出,没有农民工的辛勤付出,怎么会有如此气派的上海。

每个人从事的职业是个人选择,大家都是在为大国小家而努力奋斗,不应有此类偏见。

偏见是会害惨一个人的,当我们被偏见一叶障目,那么只能是无能狂怒的人。

袁某同样是到上海务工的人,他就没有边某的偏见,听到他因互殴被拘留,心里头还是有些遗憾的。

农民工只是一个职业

九派新闻对此事进行评论,随着两人被行政拘留,这一起闹剧到了结束的时候。

个人认为,农民工只是一个职业,它因个人学历受限,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去工地干活,这难道不是普罗大众的缩影?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三件事:

首先,如果你对边某的言论感到愤怒,那么就好好审视自身,是否存在对某些职业的偏见?

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在网络上正义凛然,到了现实回到原样子,照样看不起农民工。

边某对农民工的蔑视,不是个人的看法,是某些人长期的潜意识,趁早去除是好事。

其次,农民工赚的钱比一般打工人还多,从对社会的贡献来看,他们值得尊重。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以一个城市的平均工资来看,农民工只要坚持干活,包吃包住大几千,是比应届大学生还要高的工资。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坐在办公室里打工的,单纯从积蓄来看,未必有农民工那么有钱。

最后,边某的不当言论炸出了很多对上海不友好的评论,真的大可不必。

事实上,涉事的两个人都不是上海人,不存在所谓地看不起外地的说法,即便是偶尔单出的几件事,也无法断定所有的上海人都存在偏见。

这一次的《繁华》火出圈,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点上海人的腔调,随着年轻人的融合破圈,相信以往的一些偏见是可以抛弃的。

作者总结

偏见是人看待问题的原始倾向,是一类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综合,实际上也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边某对农民工的说法,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偏见,属于职业歧视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地域黑”、“星座”、“性别歧视”等等,这都普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在我们接触到这种偏见时,应当提醒自己,尽可能脱离这种认知陷阱,让事件回到原有的地位。

边某侮辱他人和打人是不对的,才会遭到袁某的攻击,而袁某两次和边某动手,判定成互殴是合情合理的。

个人认为,边某的行政处罚一定比袁某要重,因为他是始作俑者,对他进行严惩,有助于纠正此类不良行为,还农民工一个公道。

除此之外,大家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对于一个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的人,我想不出理由要去攻击他们。

希望有一天,如边某一类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过好各自的生活,少一点偏见。

1 阅读:102

江郷贰的独白

简介:文字是尖刀,也是一个温柔乡,在这和你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