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细节看发展,走向全球做市场
世界因文明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借鉴,因借鉴而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具备跨文化素质和全球胜任力。国际贸易需要开阔的文化视野。首先是语言,“最好的语言是客户的语言。”隐形冠军是“全球化思维”。全球商用厨房机器市场领导者莱欣诺(RATIONAL)就用了59种语言展示其信息。
中外企业的互动,尤其是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的互动,构成了非常良好的共生共赢模式。当前,约有4000家中国企业活跃在德国,其中大多数设有小型销售和服务办公室。德国大企业早在19世纪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西门子和拜耳从1882年开始一直活跃在中国。提起进口车,就不能不提桑塔纳,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在上海建立了生产基地,发挥了先锋作用。近年来,德国大众汽车提出“更便宜、更本土”的本地化战略,喊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在合肥市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约3000名工程师在这里工作。
如今,约有8500家德国企业分布在中国各地,经营着2000多家工厂。超过53%的德国隐形冠军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公司,苏州太仓市是德国隐形冠军最集中的地方,它们视当地为德国企业的“第二故乡”。隐形冠军尽管有着国别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的远大抱负、战略、领导者以及企业文化都有着共通之处。在工作态度上,中国人和德国人都具有勤劳的特性,中国和德国都有“工程文化”的特点。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国际化呢?
资深战略管理专家,赫尔曼·西蒙商学院(中方)院长刘红松老师,在他的新书《中国式隐形冠军》谈到:
全球化的运作强化了大协作和大协调精神。中国企业要改变中国人的“单干型”人格,塑造了全局观、系统观、整体观的协作型人格,形成合作互助的集体潜意识,学会和谐共存的包容性智慧。尽管存在其他文化差异,但这些共同点使得国际合作会变得更加通畅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