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农民“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主席知道后说了8个字

贪吃的骆驼 2023-02-23 18:48:32

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毛主席

1941年的6月3日,延安的两道雷电,分别击死了一名叫李彩云的我党工作人员,以及一头延安老乡家里的毛驴。

那名老乡在抱怨之余,竟然说:“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

事情传开之后,我党的工作人员本打算前去处理,但是毛主席却及时的拦住了他们,并耐心的打听了一下老乡咒骂他的原因,毛主席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定下了8个字。

那么延安老乡当时为什么会出言不逊呢?

这件事还要从1937年说起,当时我党刚刚稳住脚跟,准备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行抗日,不过和国民党不同的是,他们有国家赋税作为财政来源,而我党的发展也需要有经济上的支持,于是我党在深入调研,合理计算以后,就在根据地收税来补贴军政开支,因为毛主席等领导怕增加农民负担,所以收的都是实物,因此这种税也被称为“救国公粮”。

在一开始的时候,农民对我党收取这种税是十分理解的,这一方面是是因为我党的各项政策都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党收的税其实并不高,据统计我党在1937—1940年之间,大部分的物资都是靠外来因素解决真正收取的“救国公粮”其实非常少。

少到什么程度呢?每年农民需要交的“救国公粮”,在他们当年的收入中,占比一般仅在1%—6%之间。

如果这种经济情况一直不变,那么不管是我党的发展,还是民众的负担,都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随着国民党的野心暴露,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当时我党的主要外部收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民党给八路军的军费,这部分费用大约一年有60万,而我党当时一年的花费大约也才100万左右,二是外部的爱国人士捐助,这部分收入大约能占我党当时全年收入的两成左右,也就是说,我党从外部所获的收入,几乎占了我党所用费用的八成。

因此等到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费,封锁外部支援我党的财物之后,我党的经济一下就进入了困境,而随着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我陕甘宁边区不光屡次受到外部敌人的侵袭,还遭遇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党的收入就开始变得入不敷出。

虽然毛主席等我党领导,很早就看出了我党财政收入的隐患,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是因为陕甘宁解放区是初创,我党经过长征之后,元气还没回恢复,此外还有频繁的军事行动需要挤占我党的大部分精力,因此我党当时虽然有心改变当时收入的不合理结构,但是进展并不是很快。

等到1940年以后,随着军事问题的狰狞,经济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我党不得不增加了征收“救国公粮”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党在1937年刚开始征“救国公粮”时,当年的征收量大约不到14000石粮食,但是等到1940年,这个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0000石左右。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党的物资还是极度匮乏,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因为物资的严重不足,由于公粮不足,我党只好命令各边区政府停发公粮,我党所辖的各机关学校一律食用生产自给粮......

毛主席曾说:“(当时)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当时虽然大部分的群众是能够理解我党的处境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日子过得也比较困难,所以他们也难免会发一些牢骚,甚至说一下过激的话,那个咒骂毛主席的老乡,其实也是这这种情况。

那么如何摆脱困境呢?装作听不见群众的呼声,然后像国民党一样的横征暴敛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毛主席在了解到详情之后,重申了我们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多个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了我党的应对方法——那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毛主席这八个字的精神指导之下,我党当时在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不光基层的指战员要兼顾军事行动和各种生产,就连毛主席本人也要亲自下地生产,并交纳相应的公粮。当时“塞外江南”南泥湾这个典型,就是在那个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当时王震将军为了鼓舞大家,经常上基层进行宣讲。

有一次一个叫杨步浩的老乡,听说就连毛主席也要交公粮的时候,他激动的说:“我要替毛主席、朱总司令交公粮!”当人们问起他原因的时候,他解释说,他当年一家人都快被饿死了,当时他求天天不灵,求地地不应,后来是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分给了他窑洞和土地,他一家这才活了下来,所以他要报答共产党的大恩,后来他真的凭借一股拗劲,强揽下了毛主席的农活。

1946年的时候,杨步浩还带着乡亲们,给毛主席送去了一块写有“人民救星”的牌匾,自从以后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的说法,也就慢慢传开了,等到新中国建国以后,毛主席还专程邀请杨步浩去北京,为的就是感谢他当年帮自己“种地交公粮,让(毛主席)我有更多时间放在其他事上”。

当年杨步浩之所以带领乡亲们去给毛主席送牌匾,其实除了个人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党所带领的部队,在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根据地的粮食逐年增加,而原本连年增加的“救国公粮”也稳步下降,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轻。

到了后来,甚至很多农民上交的粮税,要远超当时“救国公粮”给他们定的标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毛主席的那八字方针。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