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认为灵魂不灭,人死后会同往另外的世界,因此古人讲究厚葬,其目的就是为了逝者创造尽可能富裕的环境,让逝者为另外的世界过舒适,这虽然没科学根据,但是反映了逝者和生者的血脉亲情。
其次,在我们上坟时,往往都会烧纸钱,并用供品祭拜,这同样是为了让逝者在另外的世界过得舒服,这虽然看起来迷信,但是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核心“孝”,孝不仅要求在父母生前孝敬父母,使其得以善终;父母过世,子女还要追孝。
在我国丧葬文化中,当老人去世后一般都要把老人生前的遗物给烧掉,至于为什么要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人们认为把老人用过的东西给烧掉,老人在另外的空间能收到,这虽然迷信,但是体现了孝道的传承;二是为了避免亲人们睹物思情,这样可以减轻人们的悲伤,逝者已经离开,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要珍惜当下;三是为了避免细菌滋生,老人生前用过的东西堆放起来不仅占用空间,时间久了还容易导致病菌滋生,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老人去世后要把一些遗物给烧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丧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丧葬文化中,并不是说老人生前的所有遗物都要烧掉,老人说“遗物四不烧,留下子孙富”,说的就是有4种物品不要烧,那么指的是哪4种物品?
一、老人的照片不能烧当老人去世后,亲人们在烧老人的遗物时一般都不会把老人的照片烧掉,可以说老人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物件,把老人的照片给保存起来,如果哪天很想念了那还有个念想。
其次,老人的照片记录着家族的成长历程,烧掉老人的照片会抹掉家族的历史记录,会让家族失去传承性;再次,老人的照片包含着亲人之间的美好回忆,烧掉老人的照片是一种“忘本”的表现,是一种不感恩的表现,是一种不孝的表现,因此人们一般不会烧掉老人遗留的照片。
二、书籍或者日记本不能烧老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而书籍是宝贵的财富,其是可以一代代传承的,因此老人遗留下来的书籍我们不能烧。在古代人们搬家时,书籍都是万万不能丢的物品。
老话说“宅有三声出贵人”,说的就是读书声、禽畜的叫声、燕子的叫声,家里有读书声,说明小孩勤奋爱学;家里有禽畜的叫声,说明这是勤劳之家;家里经常能听到燕子的叫声,说明燕子来家里筑巢了,表明这家人很和善。小孩爱学习、勤劳和善的家庭,这样的人家肯定会越来越兴旺。
那么为什么日记不能烧?日记是老人珍贵的遗产,里面包含着老人的思想、经验和生活感悟,这些对家庭成员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因此,老人留下的日记我们应该珍藏起来,里面可能还包含家庭珍贵的记忆,我们不应该把它烧掉。
三、收藏品不能烧当老人过世后,我们在烧老人留下的遗物时,老人留下的收藏品也不能烧。收藏品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的纪念意义,有的物品往往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如果随意烧掉可能会导致文物毁坏。
此外,收藏品往往是老人生前最为值钱的东西,有的收藏品可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果被随意烧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没有弄清这些收藏品的真实价值前,我们不可以轻易贱卖,不可以轻易丢掉或者烧掉。
四、床不能烧在以前的社会,床都是用实木做成的,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一张床可以随随便便用几十年。像一些贫困家庭,往往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个床上睡,可以说床是一种稀缺品,因此在老人过世后床是不能烧的,床是可以传承的大物件。
在有的地方还有被褥不能烧的说法。古代的冬天可比现在的冬天冷多了,每到数九寒天,过冬防寒对人们来说是极大的考验。有句老话叫“人忌腊月死,更怕腊月生”,古代物质匮乏,对于穷人来说生活会比较艰难,很多人在冬天没有厚实的棉被和厚实的棉衣,因此有一张厚实的被褥是可以救命的,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老人去世后留下的被褥不会烧掉。不过在现代社会物质发达,人们不愁吃不愁穿,防寒保暖变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烧不烧已经不讲究了。老人留下的被褥可能含有病菌,我们使用前一定要经阳光暴晒消毒。
总结,“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这是自然的规律。“遗物四不烧,留下子孙富”,说的就是照片不能烧、书本或者日记不能烧、收藏品不能烧、床不能烧。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