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画古典美成名,还画过相思和小别胜新婚,画了幅人体后自杀了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3-19 11:57:06

陈洪标|文【全文共 1754 个字,10张图片】

他因画古典美成名,还画过相思和小别胜新婚,画了幅人体后自杀了!

▲油画作品《少女》。

油画来自西方世界。如果你看了十九世纪的西方油画,你会很惊讶。因为它们只是一幅幅人物画像,不允许画家添加任何自己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其他主观内容,甚至连背景和构图都是设置好的,不容画家改变。所以,冷军说,这个时期的西方画家只是画匠,没有自己的创作灵魂。

▲影视作品中的小别胜新婚。

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是受到了中国的书法和国画的影响后,他们的油画才出现表现画家的感受,主观情绪等,包括风景画借鉴中国画中的意境。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对艺术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开放,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是他们的主流,如果脱离这个主流,你想创作,那只有死路一条。

▲冮兴永少女油画。

其中有一位画家叫约翰·威廉·格威德,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在英国的艺术史上无人能够代替。当然,他的地位在死后才得到确认的。他用自己61岁的生命,对那个世界发出了生前最后一声哀叹:这个人世对我来说,不够盛大。

▲格威德油画《古典美》。

他的画技就是放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堪称世界一流,就像现在的超写实绘画一样,不仅能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而且无论是背景还是人物的服饰也能刻画得很逼真。他的成名作《古典美》(见下图),改变了传统绘画的风格,正脸全身画像变为侧面的特写,将传统中的华丽服饰改为透明的薄衫,尤其对褶皱纹理变化的准确描绘而饱受后人赞誉。

▲格威德油画作品。

一九零六年,45岁的格威德画了一幅油画作品《相思》(见下图),画中洋溢着纯情的女模特,侧坐在大理石长椅上,左右两侧,树上盛开的繁花和花坛里的花卉,以及大理石地面和栏杆等的刻画,其真实度的还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格威德油画《相思》。

画中少女双手放在膝盖上,低头思念的样子,让人想起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美丽忧伤的爱情和相思,像中国的唐诗宋词一样被定格了下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整个画面是如此地安宁、美好,淡淡的忧伤,美丽的忧愁,不知她已经思念了多久,她还要相思多久。

▲格威德油画。

研究格威德的学者们发现,这幅画标志着格威德的罗马题材时期的开始,因为这个时期格威德的画中,都有大理石或古典建筑作为背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属于艺术史中的“大理石派画家”。裸体或古典式装束的少女,身体靠在大理石上,作沉思状。这成为他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

为了创新,格威德突破传统,画了一幅画英文名叫《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的油画(见下图),这原本就是一句谚语,相当于中文里的“小别胜新婚”。

▲格威德油画《小别胜新婚》。

格威德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大胆,不仅把古典风格中非常华丽的,体积又大又笨重的服饰,改成柔软的纱织面料,以更好地体现了少女肌肤的肉感。甚至把薄衫画成透明的,让少女凝脂般的肌肤,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清晰可见,而且画面上增加了男女的故事情节。

▲格威德油画《约会》。

结果,格威德却因此葬送了自己的绘画生涯,他的这种创新被圈子里的人骂为媚俗,本来就反对他画画的家族,也认为创作这样的绘画作品有辱门风,不仅烧毁了他的所有画作,还把他赶出了家门,与他彻底断绝了关系。

这位倒霉的画家在51岁那年,无奈地离开了英国,去了意大利。他希望能在异国他乡得到认可,但是通过10年的努力照样没有人喜欢,也被认为是媚俗之作,毫无艺术价值。

▲格威德油画《剪葡萄的姑娘》。

在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绝望的格威德自杀身亡。去世前,他画了一幅人体油画《裸体海滩上》,画面上的少女闭着双眼安静地躺在沙滩上,造型很美也很自然,背景是远方蔚蓝的天空,与绿色的大海,色彩丰富远近层次分明,还有涌向沙滩的海浪,以及金黄色的沙滩。这绝对是一幅很有艺术性的作品。

很多人想不通,能画出如此安静如此至美的画作,格威德为什么会选择结束生命?这是对自己的绝望,还是对当时的西方绘画世界的绝望?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或许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格威德的这幅遗作让他一举成名。大家彻底改变了以往对他的偏见,他成了英国艺术史中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如今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都以收藏他的作品为荣。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