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指令长陈冬二度飞天,再叩苍穹,实现了他再次飞天的梦想。
犹记得神十一升空,指令长景海鹏问初次升空的他“爽不爽?”,他大声的回答了一声“爽!”这句话瞬间爆红网络。
6年后,褪去了当年的青涩,成了指令长的陈冬,沉稳大气,壮志豪情,带领着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继续谱写飞天壮举,梦圆太空。
如果说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那么想上太空,也是陈冬的梦。
2
陈冬的飞天梦,最初是被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军旅梦激发出来的。
陈爸爸特别想投身军营,报效祖国,无奈种种原因终而错过。这种遗憾很快转移到了儿子们身上,于是,孩子们听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当兵的故事。
潜移默化中,陈冬心里已然播下了投身军营这颗梦想的种子。
高二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被飞行学院录取的师兄,他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在蓝天上翱翔的自豪感,把潜伏在少年心底的军旅梦彻底激发出来。
“我要当空军,当飞行员!”念头一出,梦想的种子就开始发芽,疯长。
当他把这个梦想告诉爸爸的时候,爸爸非常支持他。两辈热血男儿的梦想,在此刻融为一体。
于是,为了心中的目标,他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训练体能,是学校公认的体育达人。
终于,辛勤的付出收到了长春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他听到了梦想开花的声音。
花开有时候也会经历风雨的洗礼,就像我们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一样。陈冬的飞天梦在初入军校就受到迎头一棒。
当时他的身体有点虚胖,虽然体能锻炼的已经好于同龄人,但是在万里挑一的飞行学校,他的体育成绩离标准差的远。尤其是1500米跑和单双杠,竟然不及格。
只要有一科不过关就要被淘汰,怎么办?难道要放弃梦想吗?不能!
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拼。
于是,早操的时候,小腿上帮上沙袋,比别人多跑一圈;熄灯后,练习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然后继续上下楼梯跑,直到跑不动为止。
3个月后,体重降了20多斤,各科目成绩都达到了优秀。
在自己这种近乎变态的学习中,1999年,他第一次驾驶教练机飞上了蓝天,当他第一次俯视地面的时候,就被震撼到了。
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就在几个月后,神州一号无人飞船飞上了太空。2003年,神州五号飞天,杨利伟为国出征,他被点燃了当一个航天员的梦想。
终于在25岁的时候,他再一次向梦想前进了一步。
2009年,航天员选拔,陈冬所在部队因在外地执行任务,不参加选拔,这让陈冬非常遗憾。
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三个月后,他等来了补选的机会。面试官杨利伟问他:“成为航天员,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挑战,你会坚持吗?”“
我甘愿付出一切。”斩钉截铁的回答,让他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2010年5月,陈冬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从此开始了魔鬼式的封闭训练,一练就是6年。
原以为飞行员考核是万里挑一,那宇航员考核就是千万里挑一,除了要复习航空知识以外,还要参加心理、体能、技能、团队协作等等训练。
陈冬又拿出了大学时的变态学习法,终于在理论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实操训练就是备战训练,为了神十一的飞天,他们在模拟器中进行了3000多小时的训练。
6年里,他“完全失踪”,默默努力着,就像蝴蝶,在破茧之前,一直在蜕变。最终他的名字出现在神十一的名单上,可以让梦想照进现实了。
年轻的指令长,面容温和,气质内敛,给人非常敦厚淳朴的感觉。但是,他的小时候却是非常淘气的。
3
1978年冬天,河南洛阳的一户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长大后会漫步太空的英雄,这就是陈冬。
小时候的陈冬长得眉清目秀,望女成痴的父母,就把他打扮成女孩子的模样,弥补一下心理的遗憾。
大了一些以后,不能继续装作女孩子,倒显现出男孩子特有的淘气。
虽然年龄小,但他却是孩子里的“头”——孩子王!常常带着一群小伙伴疯玩,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终于有一天闯了祸
那个时候,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冬季的河南家家需要储存过冬的菜。
有一天,学校买了一些菜要分给老师,放在空地上,结果,陈冬带着同学们跑来跑去,把菜踩的支零破碎,没法吃了。
陈冬害怕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找到了班主任杨老师承认错误。杨老师是个很温柔善良的女性,她知道陈冬虽然淘气,但却不是个坏孩子,这件事一定不是他故意做的。
所以,老师主动承担了补偿的责任,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以后做事要多为别人想一想。
这件小事结束了,但留给陈冬心里的震动却没有结束。他意识到自己的莽撞行为,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自己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很不对的,内疚了好几天。
从此以后,他开始安稳起来,不在打打闹闹,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习上,一个成绩好的学生由此诞生。同时,他会开始帮助老师承担班务,管理班级,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这个时候,责任和担当就在他心里扎根了。
在他被选拔为宇航员封闭训练的六年里,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因为联系不上他,而急得登报寻人,可见陈冬在老师心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当然,青春焕发的陈冬依旧不能完全丢弃自己的小脾气,身体里的“淘气”细胞,偶尔还会出来蹦跶一下。
在进入长春空军航空大学的时候,陈冬对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非常不理解,于是“淘气”细胞开始活跃,有一次新兵训练时就没有按要求叠被子。
毫无意外,教导员把被子扔到了走廊里。陈冬面红耳赤,心里又很不服气。
在教官的“小灶”下,他终于理解了这条规定的含义。原来,叠被子是在训练军人的意志,锻炼军人的作风,养成军人的素质,担负起军人的责任。
不仅是叠被子,在学校的每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事,都是有目的的训练。
陈冬这才明白,想要当好一个飞行员,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这是保护自己、保护国家财产的自律方式。从此以后,他把“淘气”细胞扼杀了,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很快,他的训练成绩脱颖而出。
不是进去了飞行学校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大学里要完成近百门课程,淘汰率一般都在70%左右。
就这样严格的训练,陈冬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考核,获得了飞天的资格。
如果说梦想是行动的指南,那么,过硬的思想意志就是催化剂,让行动更加坚定有力。从“孩子王”到“指令长”的过程中,他一次次改变身上的缺点,直到成为一个稳重冷静,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英雄。
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才能足以匹配想要的梦想。
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为了工作,为了国家航天航空事业,把自己奉献给了祖国,这背后,是他的妻子和孩子默默的支持,他属于祖国,那么,他的家庭就属于他。
4
当了飞行员的陈冬,一心扑在飞行上,根本没机会解决个人问题。老首长看在眼里,就积极帮他牵线搭桥。
于是一个叫汪晓艳的江南女孩走入了陈冬的眼前,也走进了他的心里。
女孩活泼开朗,陈冬稳重大气,让两个人很有好感。但是,陈冬的工作任务繁重,很久才能见一次面,只能靠打电话维系关系。
这样的爱情能长久吗?汪晓艳曾经犹豫过,面对一个人要扛起一个家的重担,没有哪个女孩子可以义无反顾。
最终,陈冬对飞天的热爱和执着,让汪晓艳感动和敬佩。人的价值在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多少力量,陈冬的人生价值就在航天航空事业上,而汪晓艳决定陪伴他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使命。
结婚后第二天,新婚燕尔,陈冬就接到了部队的命令归队,面对丈夫的愧疚,妻子汪晓艳对他说:快走吧,我会守好这个家。
面对别人的询问,她说:这就是他的工作,虽然很难过,但必须支持他。
后来怀孕生子,家里的里里外外,双方父母的照顾,亲朋好友的往来都是她一个人打理。
她会在陈冬休息的时候去部队团聚。陈冬回家,岳母会为他煮洛阳人喜欢的牛肉汤。这种支持让他可以后顾无忧,安心工作。
说起妻子,陈冬言语中都是愧疚,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陪陪她。
有一次,他们团聚是在冬天,正好下雪了,两个人走在雪地里,汪晓艳调侃的对他说:我一不小心陪你白了头。
如果爱情最美的模样就是白首不相离,那么,此刻,他们就是婚姻最美的样子,你情我愿,相知相守,我把柔情给了你,你把今生给了我。
陈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见别的爸爸都天天在家,自己的爸爸却总看不到人影,小小的心里竟然觉得委屈,问爸爸说:“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们了?为什么都不回来看我们?”
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再坚强的汉子也会心疼,于是,这次出征前,他给孩子们留了一封信,信里回忆了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也把自己对他们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他说:请相信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在陪你们长大的过程中,爸爸找到了快乐、体会了幸福、收获了温暖。
字里行间,是对孩子殷殷嘱托,依依不舍。父亲这个词,永远都是含蓄内敛的,可以给孩子山一样的依靠,灯一样的指引。
他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更是中国人民的宇航员,担负着太空探索的使命。在儿子的眼里,他是可以上天的超人;在妻子和父母眼里,他是值得骄傲的家人;在全国人民眼里,他是牺牲小我,扬我国威的大英雄。
今天,当我们仰望苍穹的时候,是满满的自豪感,正因为有了像陈冬这样的宇航员们和背后无数的科学家们,才将我们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传递到了遥远的太空,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