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CBA进入季后赛阶段,而1胜31负的福建众腾居然进了季后赛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在全世界哪个国家的联赛,整个赛季只赢了1场却能进季后赛,都是闻所未闻的。
WCBA常规赛尘埃落定,1胜31负的福建众然进了季后赛,而更夸张的是,赛季正式开打之前,福建女篮已经把季后赛门票揣进兜里,相当于他们本赛季不论怎么打都能进季后赛。
本赛季WCBA再度扩军,参赛球队达到21支。规模扩大,规则也随之调整,21支球队被分为A、B两个小组,上赛季排名前12位的球队进入A组,剩余9支球队分到到B组。两组常规赛不碰面,A组全部12支球队和B组排名前4的球队进入季后赛。
新规之下,B组十分艰难,而A组全员到手的季后赛门票。更可惜的是,常规赛他们被完全隔离,弱队失去了和强队交手的资格。等于弱队永远跟弱队打,强队一直在打强队。按照官方说法,分组的初衷是避免太多惨案发生,增加比赛观赏性,毕竟各支球队实力差距过大,但此举似乎有些矫枉过正。
除了赢1场就进季后赛的夸张事实外,WCBA近年来观赏性下降太多,虽说韩旭等优秀国内球员仍在联赛中,而由于跟WNBA时间错开,很多球队都引入优秀的外援,但即使这样关注度还是一直在下降,最大原因就是强队太强,弱队太弱,WCBA几乎成为了四川和内蒙古的“二人转”。
这样的局面,对于中国女篮的发展以及 WCBA 的品牌宣传而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联赛中其他球队与这两支队伍实力差距较大,使得很多比赛缺乏悬念,难以给球员提供更多高强度、高压力的比赛锻炼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利于年轻球员的快速成长,可能导致中国女篮的人才厚度不足。
女篮李月汝跳出WCBA正是这个原因,长期在WCBA,每年都是随便打打常规赛,总决赛跟四川拼一下,赢了夺冠,输了亚军,没有一点其他悬念。长期以来的 “二人转” 夺冠模式,可能会让观众对 WCBA 形成一种只有这两支球队的印象,忽略了其他球队的存在和发展,不利于 WCBA 品牌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发展。
为了中国女篮的长远发展和 WCBA 品牌的持续提升,联赛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比如完善外援政策,提升其他球队的实力;优化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促进各队均衡发展等。只有这样,才能让 WCBA 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具竞争力的联赛,为中国女篮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 WCBA 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强队不强,弱队不弱,均衡发展?未必是好事
其实小宝也不想背井离乡,主要还是和广东队的合同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