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篮球迷心中,中国男篮的每一次征程都牵动着球迷的心。教练作为球队的核心引领者,其执教风格和能力对球队成绩有着深远影响。乔尔杰维奇与郭士强,一位是来自欧洲的名帅,一位是本土教练的杰出代表,他们先后执掌中国男篮教鞭,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执教景象。
乔帅执教中国男篮期间,可谓压力重重,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在男篮世界杯赛场上,中国男篮表现低迷,小组赛三战皆负,排位赛虽击败安哥拉,但随后惨败给菲律宾 21 分,最终排名第 29,创下队史最差成绩 ,不仅无缘直通巴黎奥运会,连落选赛资格都未能获得。
在亚运会上,球队也未能斩获金牌,仅收获一枚铜牌。尽管乔帅拥有先进的篮球理念和丰富的国际大赛执教经验,他试图将欧洲篮球的强硬对抗和团队战术融入中国男篮,但在实际操作中,似乎未能完全打通与球员之间的沟通渠道,球队在比赛中缺乏凝聚力,战术执行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回顾郭士强此前执教中国男篮的经历,同样充满挑战。他曾带队取得 1 胜 11 负的战绩,唯一一场胜利还是内部教学赛战胜澳门黑熊队,之后便陷入 11 连败的困境,先后输给澳大利亚以及在 NBA 夏季联赛中负于国王、黄蜂等多支球队 ,集训后对阵尤文图特也以失败告终。不过,如今的郭士强已今非昔比。
再度执掌中国男篮后,郭士强给球队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在人员任用上,他坚持 “竞争上岗”,谁状态好谁上场,激发了球员的斗志。在亚洲杯预选赛中,赵睿凭借出色状态在比赛中高效发挥,取代徐杰成为代理队长。
洋帅和土帅究竟谁更适合中国男篮?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洋帅往往有着先进的战术理念和丰富的国际大赛经验,能带来国际篮球的最新趋势和打法,有助于中国男篮与世界接轨。但他们也存在劣势,如对中国球员特点和国内篮球环境不够熟悉,沟通上可能存在障碍,且执教风格有时难以完全契合中国男篮。
土帅则对本土球员知根知底,在沟通和管理上更具优势,能更好地激发球员的斗志和潜力。郭士强提出的选人标准,如态度端正、技术过硬、体能充沛、意志顽强、团队至上,切中中国男篮的要害。不过,部分土帅在国际视野和先进战术体系的运用上可能稍显不足。
其实,中国男篮不应局限于土帅或洋帅的选择,而应博采众长。或许可以借鉴 CBA 一些成功球队的模式,采用本土主帅搭配高水平外籍助理教练。本土主帅凝聚球队,外籍助理教练带来先进战术理念,让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助力中国男篮再次回到亚洲之巅,不说回到世界八强,起码能再次打进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