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新研究解析,科学家根据PURE队列在全球20个国家收集的超过12万人的数据,确认了高升糖指数及高血糖负荷与2型糖尿病的潜在关联。
具体来说,研究显示,高升糖指数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5%显著相关,高血糖负荷则增加21%的风险,特别在BMI偏高群体中影响更加明显。其中,我国居民饮食升糖指数排名靠前,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很多人都多少有点了解,代表特定碳水化合物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力。
若以50克碳水化合物的白面包为基准,其升糖指数即为100,其他种类依此计算出相应数值。如非豆类淀粉食品为93,含糖饮料87,水果69,果汁68,非淀粉类蔬菜54,豆类42,乳制品38。
此外,食物摄入量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升糖指数与净碳水化合物重量的乘积可通过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进行衡量。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共有127594名尚未确诊糖尿病的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1.8年。
总的来看,参与者饮食升糖指数中位数为85.9,按地域划分,中国饮食升糖指数最高,达88.9,其次是东南亚的88.2和非洲的88.0。血糖负荷方面,北美和欧洲最低,仅为177.1,而南亚则高达346.0。
饮食升糖指数较高的人群通常受教育程度偏低、居住在乡村、吸烟比例高、运动量不足、BMI偏低,且摄入乳制品、蔬果、豆类、果汁、未加工红肉/禽类较少,淀粉类食物摄入较多。
经过调整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健康史、饮食因素等多种变量后,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饮食升糖指数最低组,最高组糖尿病风险增加15%;同样,血糖负荷高也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21%。
在高BMI人群中,升糖指数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实际上,过去关于饮食高升糖指数和高血糖负荷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存在争议,但此次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答案。研究人员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减少饮食血糖负荷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