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大S的骨灰终于入土为安。40天的葬礼长跑,让粉丝唏嘘不已。然而,前夫汪小菲一则“5月婚礼照常举行”的消息,直接将舆论场炸开了锅。一边是未散的哀思,一边是锣鼓喧天的喜讯,这场时间线上的“巧合”,将汪小菲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人痛骂他薄情寡义,有人力挺他追求新生。
汪小菲与马筱梅的婚礼计划,其实早在2024年5月领证时便已敲定。两人特意选了“527”(谐音“我爱妻”)登记,原定一年后补办婚礼。然而大S的猝然离世,让这场早已规划好的喜事,被扣上了“无情”的帽子。支持者认为,汪小菲与大S离婚已三年多了,且各自再婚,无义务为前妻守孝;反对者则揪住“40天”的时间差,嘲讽他“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汪小菲一度考虑推迟婚礼,但因马筱梅已怀孕(坊间推测),最终决定低调进行。这场婚礼的本质,并非临时起意的“薄情”,而是计划撞上意外的舆论困局。当汪小菲因离婚大战被贴上“疯癫富二代”标签时,马筱梅的出现堪称“救赎”。这个低调的台湾姑娘,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绯闻对象”到“家庭支柱”的逆袭。在大S生前,她主动融入两个孩子的生活。陪小玥儿逛街、带小箖儿旅游,被台媒拍到多次互动自然的画面,甚至被网友称为“最会带娃的富太”。
大S去世后,她陪同汪小菲赴台处理后事,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从安排心理辅导到日常陪伴,港媒拍到一家四口逛夜市时,孩子们已能对她露出笑容。后妈做到这份上,已然很好!大S的遗嘱中明确要求汪小菲“照顾好两个孩子”,而汪小菲也确实迅速行动:带着儿女搬离台北信义区豪宅,转租他处;聘请专业团队帮助孩子走出丧母阴影。台媒曝出,大S去世后,汪小菲曾提议购买高价墓地安葬大S,却遭S妈冷漠拒绝。大S去世后,汪小菲作为一个前夫,他的表现和行动,真的不错了!
回顾汪小菲的舆论形象,可谓跌宕起伏:2021-2023年: 离婚大战中的“失控者”。床垫门、天价水电费、直播痛哭等操作,让他沦为全网笑柄。2024年: 与马筱梅的稳定关系,加上餐饮事业回暖,形象逐渐扭转。“宠妻狂魔”“好爸爸”人设开始萌芽。2025年: 大S去世后,他处理葬礼、争取抚养权、推进婚礼的“冷静”表现,甚至被部分网友赞为“真男人”。这一切的背后,是马筱梅的“幕后操盘”。从减少汪小菲的公开发言,到策划“一家四口香港游”等温情画面,她的公关策略显然比大S时期更成熟。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名人私生活的“双标”审判:反对方: “大S尸骨未寒,他就急着办婚礼,对孩子们太残忍!”支持方: “离婚三年多了,难道要守孝三年?马筱梅对孩子比亲妈还上心!”而中立者则提出尖锐问题:“如果性别互换,舆论还会如此苛刻吗?”当年大S离婚107天便闪婚具俊晔,收获的是“敢爱敢恨”的赞美;而今汪小菲按计划办婚礼,却被骂作“陈世美”。这是不是双标了?
大S的离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对汪小菲而言,这场婚礼不仅是爱情的新生,更是对“父亲”角色的郑重承诺——他需要给两个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马筱梅的努力,正在让这个目标成为可能。对公众而言,这场争议的终极启示或许是:在生死与爱情面前,没有绝对的黑白。有人选择用时间证明深情,有人选择用行动延续责任。而大S遗嘱中那句“放下恩怨,照顾好孩子”,或许才是对这场风波最温柔的注解。生活从不因死亡停摆,爱的形式也从不唯一。这场葬礼与婚礼的交错,终将随着时间褪去争议的外衣,留下一个重组家庭如何走出阴影、拥抱新生的真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