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继黑龙江省可通过俄海参崴港进行货物转运后,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吉林省也可在海参崴港转运货物。中俄两国这一新合作,有益于中国东北经济振兴,并将为俄远东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中俄合作的持续扩大也引发西方国家猜疑,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法媒采访时称,北约的扩张使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遭受地缘失败,俄罗斯转而“进入了一种依附于中国的形式”,这一点在两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马克龙的说法受到俄方抨击,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指出,中俄关系建立在尊重互利基础上,双边关系具备战略性,同“依赖任何人”无关。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一致的世界观,也均反对霸权霸凌做法。马克龙的说法对俄方而言“完全不可接受”,其发出相关言论,或是“完全误解现实”的体现。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则从国际局势角度解读马克龙言论,格鲁什科指出,法方言论说明,法方对中俄联系的增强抱以关注,并关注中俄走近为全球局势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貌似对多边主义局面的到来“普遍担心”,多边局势中会形成俄罗斯、中国在内几个独立的中心。在全球变局中,马克龙等西方领导人需要适应中俄基于尊重、公平不断走近的事实。
中俄两国的持续走近是两国战略相向的结果,这期间并不存在谁依赖谁的问题,而是具有自发性、独立性。中俄两国在过去时间中经受美西方引发的系列全球动荡考验,互信程度持续深化,正是中俄基于本国寻求发展的内生动力战略协作的体现。而当下,不论是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推进,还是中俄在海参崴港口达成进一步合作。亦或是规划中的中俄新陆地谷物走廊项目,推进中的中俄远东天然气管线项目。都是中俄合作继续深化的体现,这一过程中,并不存在谁依赖谁的问题。是中俄两国在联手构建双边关系与欧亚形势的新样貌。
乌克兰危机去年2月爆发后,西方以规模超出以往的制裁试图摧毁俄罗斯经济。而疾风知劲草,不受外部干涉影响的中俄关系在风雨面前保持稳定。中俄能源、粮食、经贸合作稳步发展,两国在2022年初制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在2022年底便达到濒临完成的1900亿美元。这对向西发展受阻的俄方而言,是雪中送炭。俄罗斯2022年实现顺差3300亿美元以上,不久前则重回全球前十大经济体行列,这已经验证了中俄关系的含金量。
2023年,中俄经贸合作继续保持高度增长态势。一季度,中俄经贸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9%,近四成的增幅如持续,则今年全年中俄贸易规模将在2500亿美元以上。而4月份,中俄经贸继续发展,中国对俄单月出口创造历史峰值,相比去年4月增幅达到153%。中俄经贸在为俄罗斯经济注入支撑,俄央行对俄经济的增长预期数据,甚至超过英国、德国等主要西方国家。
中俄经贸在内各领域合作为中俄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中俄在海参崴港展开的新合作,是中俄继续为彼此扩增发展机遇的体现。俄总理米舒斯京也将赴华,出席中俄商业论坛。中俄两国的相向而行,正为彼此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蓝图。
中俄共同开发驻军远东,钳制日美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