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新一轮贸易政策风暴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计划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这可是贸易战多年来的“禁区”,如今却被他瞄准。目标很明确:逼礼来、辉瑞等药企回美国建厂,摆脱对中国、印度的依赖。这意味着过去长期在贸易战中享有“豁免权”的药品,如今也被纳入征税清单。
特朗普强调,美国制药企业应该将药品生产迁回本土,减少对外国依赖。他特别点名辉瑞、强生和礼来公司,称这些公司应当为美国人提供“美国制造”的药品。
欧洲成为焦点,爱尔兰首当其冲在这场新型贸易对抗中,欧洲药厂地位岌岌可危。特别是爱尔兰——以其低税率成为众多跨国药企注册和生产的“天堂”,如今面临巨大压力。例如礼来的减肥针剂Zepbound和默克的癌症治疗药Keytruda,其活性成分就源自爱尔兰。
此外,特朗普还抨击部分制药企业借助爱尔兰低税政策转移知识产权,以规避本土纳税义务,这无疑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埋下伏笔。

特朗普火力全开:美国品牌药比欧洲贵好几倍,太离谱!他抱怨欧洲能把药价压低,美国却只能“挨宰”。更别提抗生素和仿制药,全靠中国、印度撑着,美国自己几乎不产。
同时,这也引发了外界对抗生素等基础药物供应紧张的担忧。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仿制药价格成本大幅上升,短缺将不可避免。
产业反应激烈:游说、转移、空运备货齐上阵药企急得团团转!礼来、诺和诺德等已开始游说,希望关税缓步实施,给时间调整生产线。有的甚至直接空运药品到美国囤着,防关税突袭。可行业组织PhRMA警告:建厂成本高达20亿美金,还得等5-10年,哪有这么快?

具体啥时候开征?特朗普只说“很快”,没细讲。尽管药品关税政策尚未落地,但其政治效应已逐渐显现。4月2日,他签令把药品列入调查,商务部有270天出结果。周三,他还临时降低多国关税,却对中国加码,股市因此暴涨。特朗普试图通过强调“本土制造”“打击不公平贸易”来赢得选民支持,但实际操作中,他将面临药价上涨、供应紧张、产业游说等多重压力。
最终,这项政策到底是“政治秀”,还是实质性的医药产业转型起点,仍需观察后续发展与具体执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