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恶人封神的背后:道教和佛教的千年恩怨

云梦泽中的读书人 2023-05-31 22:52:59
自古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让我们形成了一个价值观,就是正义和邪恶相互对立,正义始终会战胜邪恶。

我们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也出现在我国经典古籍《增广贤文》中,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三大读物之一,一直以来引导着我们树立起正确信念和价值观。

可是在《封神演义》中让我们见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善有善报,而且恶也有善报。这显然与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与古人先贤教导背道而驰,这样的世界没几个人能接受。

蹊跷的封神名单

按照常理推测,封神榜上的人物应该都是一些 “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人间忠臣或者义士”等等。比如炳灵公黄天化、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帝国太师闻仲等等,因为这些人在这场封神大战中,展现了自己的忠勇精神。牺牲自己成全了道义,仙道者度过了劫数,神道者也付出了自己的千年道行,比如三霄和赵公明。他们死后都得以封神,确实众望所归。

但是在这些封神名单中,我们见到了一些恶人也被封神,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的事迹简直就是坏人坏事的典型。比如那个阿谀奉承、谗言佞语的费仲尤浑被封为勾绞星卷舌星,而荒淫无道的殷纣王被封为天喜星,身为五斗星群的星宿之一。更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惑君乱政还卖主求荣的恶来和飞廉都被封为冰消瓦解之神。

这样一个道教故事中,却引出来一个背离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教观念。如此重要的封神榜单,却出现了一些在世间做残害他人、谄媚惑主、无恶不作的人也被封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道教神话故事后的佛教影子

从《封神演义》的故事人物内容来看,诸如女娲、元始天尊、老子、以及阐截教等等,都是一个道教的神话故事。道教关于善恶报应的思想,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教中《玉皇经》,是道教的重要经文,是道家弟子祈福禳灾必颂的经文。而在这经文中,有一篇《报应神验》中就明确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好事的人会诸神庇护,死后也是子孙富贵。而做坏事的人就会死后堕入地狱,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就像是十八层地狱一样。

这种作恶之人也能得到好的回报,这怎么看都像是佛教的思想观念。佛教里所说,有一切皆可度化之人。也就是说,不管是你前世做了多少坏事,只要你能够信奉佛教,认真修行,就能够终成正果,去到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的影响

那这样看来,其实 《封神演义》是披着道教的外衣,讲述着佛教的价值观。 一部以道教为主的神话故事开始,却最终以佛教思想结束,这也许就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的命运。

同样是在明朝,大文豪吴承恩著下了神魔小说《西游记》,其实不也是这样吗?天地孕育的孙悟空,在菩提老祖的教导下,修道成仙。他一路反抗,把道教神仙打败,踩在脚下,最终还是佛教领导人如来佛祖出面收伏。而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带领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取得真经,最后也成为佛界的斗战胜佛。

其实道教的命运就像这部小说一样,自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佛教开始你争我夺的艰难历史。

道教和佛教的命运注定是关联在一起,因为道教创立的时间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基本一致。

东汉时期,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他在川蜀之地平定了无恶不作的害人巫妖之教,并整合了先秦以来的修道团体,创立的道教正一道。道教正式形成了一个以推崇斩妖除魔、祈福禳灾、修道成仙的教派。就在道教初创时期,佛教已经开始进入到了中国。根据中华民国时期的蒋维乔在著作《中国佛教史》中,引用《汉法本内传》记载,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

佛道双方第一次交锋,就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十四年,也就是在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81年)。以南岳褚善信、岱岳焦得心为首,来自五岳名山的690名道士,与佛教僧人斗法,其结果是来自嵩岳的吕惠通道士当场皈依佛教,双方第一次交锋佛教取胜。

虽然如此,在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佛教在华夏大地上的传播仅限于佛教的经典,大范围的传播还没有出现。

可是就像双方第一交锋结果一样,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与佛教对比中,道教在华夏大地上的影响一直处于下风。

道教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影响力恐怕是那场席卷大汉王朝的民间起义,只可惜这次力量的展示起到了反面教材作用。汉朝末年,民间反抗力量把道教引入到自己的力量中,用以笼络人心。比如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中,其领导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黄巾起义最终虽未推翻东汉王朝,但是它却将大汉王朝的根基基本上摧毁,王朝运数从此衰落。

五胡乱华的几百年里,佛教在中国成为了当世最具影响力的教派。乱世中的人们,期望这个世界真的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人逃避乱世,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华夏大地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历史,这是黎民百姓被战争死亡支配的四百年,也是华夏大地伤痛的四百年,是佛教扩大影响力的四百年。特别是东晋时期五胡乱华,羯人创立了后赵,其国君石勒被佛教感化,加上他的儿子石虎认为“佛是戎神,正所应奉”,佛教自此大兴。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

这时候佛教的影响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根据《隋书》记载,北周时期,天下总户数为300万户左右,而在北周武帝灭佛时,全国近300万的佛教僧人一次性还俗。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即是说全国每一户人家就有一个佛教徒。这个数据实在是恐怖至极。

佛像的损坏

此后的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的皇帝灭佛,他们就是北周武帝、北魏道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除此之外,佛教在各个王朝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仰。这几位皇帝的灭佛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佛教的巨大影响,几乎威胁到其统治力量,其教徒数量、财富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道教在从中建言,最后皇帝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灭绝佛教。

比如北魏道武帝时期,身为司徒的崔浩和寇谦之深信道教,在他们的建议下,对佛教教义不熟的皇帝下诏灭佛,杀僧人、毁佛寺、灭佛像经卷。就连他那个信奉佛教的太子,都被他以问罪贬黜。北周武帝时期也是如此,北周武帝在自己国内排斥佛教,最后是近三百万的佛教僧人被迫还俗。

懂得运营的佛教

千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恩怨纠葛一直延续着。佛教一直能够占上风,其实我觉得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集书籍理论、寺庙道场、信徒招纳等为整体、十分完善的教派体系,足以抗衡任何宗教团体,同时又更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佛陀讲佛法

简单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道教和佛教差异实在太大。《宋史》中关于佛教也就是释教的文献就多达220多部近1000卷,而反观道教仅120多部350多卷,少了一半。到了明代,《明史》中也记录,释家虽然有所减少,其文献近150部640多卷,而道教就更少只有区区56部260多卷。

加上前文所述,北周武帝时期,几乎每一家就有一名佛教徒。这样的佛教,在面对着道教的竞争,取得全面胜利那是必然的结果。

反观道教,这个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教派,应该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却输给了外来的佛教。道佛之争也许还会进行下去,但输得我想依然是道教。直到现在,根据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局给出的数据,目前中国国内僧人数量多达22万人,而生于本土的道教人数不到5万人,还不如穆斯林拥有14万人之多,仅与基督教差不多。

如此看来,纵观中国历史,佛教的影响力都远大于道教。在后世众多神话故事小说中,如果佛教和道教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基本上都出现佛教永远比道教要强大的多。明朝时期,民间的平民文学出现,广为传颂至今的明朝《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明清时期的“三言两拍”小说,其内容都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一部道教文学作品中,出现佛教的价值观的确稀松平常。

写在最后:佛教与道教的恩怨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重理论建设,没有理论上的引导,就算身体力行,这样事情都不一定做好,要想取得成功肯定十分艰难。这就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古人提倡“著书立说”来教育后人。就像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这时候的思想理论的迸发,让华夏文明奠定了最茁壮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如此。
1 阅读:105
评论列表
  • 2023-06-01 17:46

    因为封神并不是一件好事,那是要被无止境压榨劳动力的,所以实质上也可以视为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