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同治十年(公元1865),中亚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带领军队进犯了中国新疆,占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这次入侵使清朝面临着严重的领土失地和国家安全的威胁。阿古柏的入侵行动导致新疆的许多城市陷入清军的困守,包括塔城、巴里坤和哈密等重要城市。
这一背景下,左宗棠被授予重要任务,他督战新疆军事事务,率清军收复新疆失地。
清廷决定让左宗棠负责督办新疆军务,这显示了清朝对于恢复新疆的重视。左宗棠以其在军事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才能而闻名,他被寄予厚望,被指望能够带领清军收复失地。
刘锦棠率领的清军约两万人围攻新疆北部的重要城市古牧地。在阿古柏率领的数千骑兵前来援救时,清军骑兵击溃了敌军,并利用火炮的猛烈轰击,攻破了古牧地南面的城墙。双方兵戎相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清军歼敌六千余人,自有阵亡158人、受伤450人。
随后,刘锦棠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连夜率军突袭。乌鲁木齐的守备将领马人得和白彦虎未料到清军如此迅速,只得连夜逃离。刘锦棠继续南下,经过沼泽地带,突袭达坂城,俘获斩杀3000余人的敌军。
得知乌鲁木齐的守备薄弱,刘锦棠率领清军迅速行动,连夜突袭了乌鲁木齐。敌守将马人得和白彦虎没有预料到清军的迅猛行动,只能匆忙逃离。刘锦棠趁势进军,成功占领乌鲁木齐,并俘获斩杀敌守将,使清军在新疆的胜利势头得以继续。
清军在继续南下的行动中,攻占了托克逊和吐鲁番等地。阿古柏军队在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下,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阿古柏本人见势已去,选择了自杀。他的长子逃至喀什噶尔继续抵抗,但面对清军的进一步追击和英国公使的调解压力,清政府拒绝停战,继续击败了阿古柏势力,彻底收复了新疆。
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和胜利,清军成功收复了新疆的全境。他们从阿古柏手中夺回了失去的土地,重建了清朝对新疆的控制。此外,清政府还通过谈判,成功迫使沙俄于1882年交还伊犁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对新疆的统治。
清政府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于1884年在新疆成立行省。行省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正式管理体制的确立。同时,为了负责行省的运作和管理,清政府任命参与收复新疆的刘锦棠为新疆行省的第一任巡抚。刘锦棠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赋予了这一重要职位。
收复新疆不仅恢复了清朝对该地区的政治控制,还为新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政府在收复后致力于发展新疆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加强了与内地的交通和贸易联系,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同时,新疆也成为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汇点,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性意义表现在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他的行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新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