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一多,病就多!1个"滚痰丸"让顽痰,老痰,黄痰都"滚"出去

张张科普 2025-03-14 07:28:3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临床常见症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体内痰液过多不仅会引起咳嗽、喘息等呼吸系统不适,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诱因。传统中医认为"痰为百病之源",一味经典方剂"滚痰丸"能有效祛除顽固痰浊,将各类痰症一网打尽。

痰从何来?老祖宗早看透了!

俗话说"一口痰,九分火"。在中医理论中,痰并非单纯的呼吸道分泌物,而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痰的形成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素问·咳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这意味着脾胃功能失调是痰浊形成的重要原因。北宋名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也曾提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肺失宣降,痰浊内伏,久而不去。

老李是位老烟枪,常年痰多且黄,每日清晨必是一通剧烈咳嗽,痰液黏稠难咯。老中医诊后告诉他:"你这是'湿热蕴肺',烟酒过度,肺经积热,炼液为痰。"此乃典型的热痰证。

痰不只在肺里,它可能潜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可见可触,如咳出的痰液;无形之痰则潜藏于体内各处,表现为各类病症。

痰湿内阻,百病丛生。《丹溪心法》有云:"痰者,水谷津液所化,因脏腑之热蒸腾而为痰。"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更是强调:"痰为百病之源"。痰浊内生,可致多种疾病:

痰阻心窍:表现为胸闷、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中风症状;

痰浊困脾: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

湿痰入肾:腰膝酸软,下肢浮肿;

痰热生风:眩晕、头痛,甚至抽搐、昏厥;

北京同仁堂的一位老药师曾告诉我:"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是,察舌苔知五脏。舌苔厚腻,多为痰湿内困;舌苔黄腻,多为痰热互结。"

滚痰丸:一颗小丸子的大智慧

滚痰丸,源于明代名医张景岳的经典方剂,主要由胆南星、陈皮、半夏、天竺黄、枳实、茯苓、胆星等药物组成。其命名极具特色,"滚"字形象地展现了该方剂驱除痰浊如同推石下山之势,势不可挡。

滚痰丸之奇妙在于其组方精巧:胆南星燥湿化痰,半夏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破气消痰,天竺黄清热化痰。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开郁之效。

浙江省中医院的陈主任介绍:"滚痰丸在临床上多用于痰浊内阻型疾病,如痰饮咳嗽、胸闷痰多、头晕目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滚痰丸具有抗炎、祛痰、平喘、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

四类痰证,滚痰丸各显神通顽痰缠绵不去,"滚"它一把

顽痰,即痰湿固结,难以咳出的痰液。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患者。这类患者痰多质稠,黏附气道,常感胸闷气短,口粘腻,舌苔厚腻。

临床实践证明,顽痰患者服用滚痰丸后一周内咳痰明显减少,痰质由黏稠变为稀薄,咳出顺畅。长沙的王大爷,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每到冬春季节痰多难咳,服用滚痰丸两周后,痰液大减,胸闷症状明显改善。

老痰积久成疾,一"滚"清空

老痰,指长期积聚在体内的痰液,多因痰热互结所致。此类患者常见痰黄粘稠,咳嗽声重,胸闷气促,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

一项涉及87名老痰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服用滚痰丸后有效率达82.3%。痰热患者服用滚痰丸后,不仅痰液减少,且热象消减,口干口苦等不适感明显改善。

黄痰难祛,一"滚"见效

黄痰多为热痰,与肺部感染、炎症有关。患者常见咳痰黄稠,胸闷气促,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滚痰丸中的天竺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

风痰上扰,一"滚"安神

风痰上扰是中医特有的病理概念,指痰浊与风邪相结,上扰清窍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厥。

滚痰丸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痰浊引起的头晕、中风前兆等症状。一项针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滚痰丸治疗3周后,有效率高达89.5%。

自制"滚痰丸"小方,助你轻松祛痰

虽然正宗滚痰丸需要专业中医配制,但我们可以从日常饮食入手,制作简易版"滚痰丸":

橘皮陈姜茶:取陈皮10克,生姜3片,冰糖适量,用水煎煮10分钟即可饮用。陈皮理气化痰,生姜温中散寒,此茶尤其适合寒痰患者。

萝卜蜂蜜汁:取鲜萝卜榨汁100毫升,加入蜂蜜20克调匀。白萝卜有消食化痰之效,蜂蜜润肺止咳,此方适合热痰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疗方仅能辅助祛痰,若痰症严重,还需遵医嘱用药。

防患于未然:远离痰证的生活智慧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预防痰症形成,比治疗更为重要。

饮食调理是关键。首先应避免过食油腻、甜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等,这些食物易生痰湿。多食具有健脾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萝卜、山药、莲子等。

适度运动不可少。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有助于调理气血,促进痰湿排出。现代研究证明,适度有氧运动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增强肺功能。

生活环境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烟尘、有害气体等刺激物。北方干燥季节,可适当使用加湿器,但切忌过湿,以免滋生湿痰。

情绪管理很重要。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可致气机紊乱,进而影响痰湿代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结语:痰走百病除,健康自然来

痰为百病之源,祛痰实为养生保健之要务。滚痰丸作为经典方剂,通过其独特的组方和作用机理,能有效祛除各类痰浊,改善多种痰证相关疾病。但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调理脾胃,防止痰湿内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愿每位读者都能掌握祛痰之道,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享受健康人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一个.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