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技能大赛决赛首日:青少年组惊喜不断,“微雕女孩”拿下最高分

新黄河 2024-10-19 20:41:30

泉润非遗,美好生活。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正在济南举行。10月1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济南市委主办,山东博物馆、新黄河•济南时报承办的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大赛决赛在山东博物馆举行,首日比赛是青少年组的选手们之间的对决。他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展现了不俗的实力,赢得了观众和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我从这个比赛中看到了孩子们学习传统非遗文化的信心,他们都是很有热情也很投入的孩子。我也对非遗文化能够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抱有信心,看到了令人期待的未来。”一位评委在现场看到作品后表示,从孩子们身上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韧性,这些也呈现在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里。

小朋友们“技惊四座”,现场惊喜不断

“非遗赛现场怎么还煮起了‘鹌鹑蛋’?”

活动现场,30号选手孙雨璇的工作台格外引人注目。在询问后才得知,所谓的“鹌鹑蛋”实是“蚕茧”。只见孙雨璇熟练地煮茧、抽丝、拉伸,经过一番“抽丝剥茧”,再将柔软而坚韧的蚕丝一圈圈、均匀地绕在扇框上,历经近5个小时,才制作完成一把扇子。

孙雨璇今年10岁,她告诉新黄河记者,暑期时,她和妈妈偶然看到一段蚕丝扇制作视频,母女俩都非常感兴趣,就购买工具自学了起来。“我本来是想做一把扇子送给老师,没想到还晋级了济南非遗手工技能大赛决赛。”孙雨璇感到非常自豪。

宋枕倪和刘一诺都是四年级的小朋友,她们带来的非遗作品是“毛猴”。“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老舍夫人胡絜青曾经形容“毛猴”:“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宋枕倪说,她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家人在泉城广场拍照,“通过这样的形式展现出家庭和睦的氛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她们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这项非遗技艺的,感到非常有趣。

“做毛猴主要用到四种东西,蝉蜕(知了壳)做头和四肢,玉兰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黏合剂,木通做道具。”刘一诺说,这次完成作品用时一个小时,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怎么制作毛猴,是学校老师教的。通过学习做毛猴,我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也很开心。”

热爱是非遗传承的最大动力

“非遗手艺从娃娃抓起,对非遗的热情从童年被唤醒,这样的文化传承也就在娃娃们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场评委对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孩子是真的全凭兴趣接触、练习、沉浸非遗技艺,也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一点让我十分高兴。”

“有一个在印章上做微雕的孩子,这个非常考验技术功底。她在印章侧面刻了一首诗,这个孩子本身有8年的书法功底,是书法十级,他把书法艺术融入到了微雕里,一看就‘出手不凡’。”

评委表扬的选手名叫张爱奇。她凭借这件微雕作品拿下全场最高分,获得了青少年组绘画类一等奖。张爱奇对新黄河记者说,她现在是初二在读,有8年的书法功底,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微雕这项非遗技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把书法的字刻在石头上,非常有意思。”

张爱奇这次刻的是程颢的《游月陂》,她说因为这首诗中有泉,整个创作过程用了半个多小时。“对于这次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是没有想到的。热爱是最大的动力,我要把这项非遗继续学习和发扬下去。”

选手孙雨璇收获了二等奖。在她看来,非遗很美,尤其是蚕丝扇有着独特的美感,“在制作非遗的过程中,不仅让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变得更加耐心起来”。

20日上午9:00—12:00,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大赛精彩继续,最紧张刺激的成人组决赛将继续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帷幕!

首日获奖名单

青少年组捏塑类

一等奖刘子墨

二等奖宋枕倪、郑之贤

三等奖刘一诺、李雨芯

优秀奖李健宁

青少年组绘画类

一等奖张爱奇

二等奖孙雨璇、高孜占

三等奖杨文萱、梁画音

优秀奖查思静、徐一航

青少年组绘画类

一等奖王子晗

二等奖王子韵、薛天易

三等奖朱艺茹、翟欣茹

优秀奖吴俊洁、丁业茹

记者:刘瑞祥 记者:石晓丹 记者:李奇宏 校对:高新 编辑:曹梦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