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的电影院,总是热闹非凡。
全国各地的观众,不管是三口之家还是成群结队的朋友,都抖擞着精神扎进一部部充满年味的电影里。
就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档期,《哪吒2》横空出世,凭借百亿票房的成绩拔得头筹。
但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电影的成功时,是否想过这背后站着的导演饺子经历了什么?
有人说,做电影就像在没光的黑屋里摸着石头过河,你坚信前方光明,但没人告诉你下一步会掉进坑里。
饺子的坚持和故事,或许正是这百亿票房的起点。
春节档的赢家:《哪吒2》如何突破百亿?
春节档对每部电影来说,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观众的选择决定了票房的最终归属。
而从去年开始,各种大片轮番上阵,热闹但竞争也异常激烈。
《哪吒2》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几件事。
这部电影聪明地抓住了“合家欢”的定位。
春节的氛围本来就适合一家老少同看一部轻松、热闹的电影,而《哪吒2》在热血与搞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主角哪吒虽然表面是不羁的小男孩,但在与他人互动中,我们能看到亲情、友情这些让家庭观众感同身受的东西。
再者,《哪吒2》的故事逻辑比普通的商业片更完整。
有头有尾的剧情,让观众跟着哪吒的命运变化一起起伏,最后又能在温馨的结局中释怀。
这种设计不生硬,也没有偷懒,而是用真诚的方式抓住了观众的心。
电影的票房,从首周70亿的预测到后来的94亿,再到百亿,正是靠着好口碑一点点攀升的。
导演饺子:从医学院高材生到《哪吒2》的灵魂人物说到饺子这个名字,你可能以为这是个艺名,听上去随意又随性。
但实际上,当你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后,你会发现这个名字背后有着笃定和坚持。
饺子原本的身份,是医学院的高材生。
如果按照许多人期待的那样,他早该是一名医生,过着稳定的生活。
饺子从大学起就喜欢画画,尤其对动画充满热情。
为了追逐梦想,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开始啃老,这在外人看来显然是“不务正业”。
那时,他的父母的支持显得尤其难能可贵,特别是他的母亲,哪怕儿子一边被朋友嘲笑,一边捧着并不光鲜的动画作品四处碰壁,也从未责备过他。
这些经历后来成了《哪吒2》里角色设定的灵感来源。
哪吒的父母支持孩子选择自己的路,就像饺子的父母当初支持他一样。
甚至有观众戏言,“电影里李靖的慈父形象,或许就是饺子刻意表达对父母支持的感激。
”
如果你问观众,《哪吒2》除了故事吸引人,还有哪些让人喜欢的地方?
很多人会提到“精致”二字。
确实,《哪吒2》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细节,比如角色的表情、衣服上的褶皱,甚至龙王敖光身上那逼真的鳞片,每一帧都成了凸显作品质量的缩影。
这些特效是怎么做出来的?
据说,饺子为了让每一个画面都尽可能逼真,联系了国内上百家特效公司。
他始终认为,中国动画技术并不比国外差,真正欠缺的是“愿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为了让特效团队更好地完成任务,他甚至亲自上阵做示范,比如先录制自己的动作,供配音演员和特效团队参考。
除此之外,饺子还要求每一个角色的动态设计,不能单纯为了好看,而是要让观众觉得“这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反派无量仙尊,他虽然是个反派,但观众仍然会觉得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坏人模型。
这种人物塑造的细腻,显然和导演的用心分不开。
如何看待《哪吒2》:成功背后的争议与国漫进步的关键当然,《哪吒2》的成功不是没有争议。
有人认为,电影不够“传统”,比如哪吒的形象过于偏向顽皮而非悲壮,可能让人无法完全接受。
但更多的观众却觉得,这样的改编赋予了老角色新的生命力。
饺子在采访中曾说过,动画是给当代观众看的,它要有新的东西,而不仅是重复多年不变的表达。
这样的争议,实际上是国漫发展的必经之路。
《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片,它还承载着国漫走向国际、被更多人熟悉和接纳的责任。
而这种责任感,也许正是饺子和主创团队顶住各种压力,并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的原因。
结尾:国漫的未来,始于每一个脚踏实地的当下通过《哪吒2》,饺子和他的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国漫的潜力。
但他也用行动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从来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
百亿票房是对电影的认可,更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
未来,我们或许会迎来更多的《哪吒2》,更多打破界限、创新表达的国漫作品。
而每一个用心打磨的电影,都会像这一份诚意满满的饕餮盛宴一样,让观众感受到不止是电影,更是一种积极进取且永不止步的态度。
在追梦的路上,饺子和他的哪吒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表率,而这何尝不是每个追求梦想的人的人生写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