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签字!没等到中国妥协,特朗普撑不住了,签下对华豁免清单!

东鸿说过 2025-04-18 06:22:34

最近,美国特朗普宣布的“加征关税”在国际上都闹得沸沸扬扬。

而对于美国对中国征加关税的事情,两国一直相持不下。

但还没等到中国妥协,特朗普就已经撑不住,再次做出了回应。

近日,美国发布的一则对华豁免清单给整个事件带来了转折...

关税反噬美国

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对华加征高达145%的关税,妄图以此在贸易领域占据上风。

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与实力。

中国迅速且强有力地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这一来一回,市场瞬间掀起惊涛骇浪。

中方的反制直接砸向美国股市,美股大幅下跌。

科技股板块更是首当其冲,市值在短时间内蒸发数万亿之多。

那些曾经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科技巨头们,因为股价暴跌,财富也随之化为泡影。

不仅如此,美国国内商品价格如脱缰野马般暴涨。

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鸡蛋为例,鸡蛋价格暴涨了59%,部分地区的价格甚至突破了10美元/打。

原本平平无奇的鸡蛋,如今成为了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而且,因为高关税的影响,超市的货架上,鸡蛋的身影越来越少,持续空置的状况愈发频繁。

为了应对供应短缺,大型连锁店被迫采取限购措施,可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短缺还是引发了更为严重的连锁反应。

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走私案件激增36%。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非法渠道将商品带入美国,以获取超过300%的暴利。

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给美国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看似是在维护本国利益,实则是在自掘坟墓。

它不仅让美国消费者承受着高昂的物价,让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也让美国的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困境。

长此以往,美国经济的根基必将受到严重动摇。

或许特朗普政府看出了这一后果,没过多久,便做出了妥协,一份对中国产品的豁免清单悄然出现...

被迫让步

翻开这份豁免清单,半导体芯片、先进传感器等关键高科技产品赫然在列。

因为美国芯片制造产业的现状,早已被亚洲供应链深度绑定。

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显示,美国半导体企业生产所需的关键材料中,超过70%依赖亚洲进口。

一旦关税大棒落下,美国本土企业不仅要承受原材料成本飙升30%-50%的重压,更面临关键技术断供的致命风险。

产能危机的阴云同样笼罩着美国,全球半导体短缺的浪潮下,台积电、三星占据了全球先进制程产能的90%以上。

若美国企业因关税被迫转向本土生产,其成本将较亚洲代工模式高出40%,且产能爬坡速度至少延缓18个月。

这样的代价,足以让美国在人工智能、5G等战略领域的技术优势丧失殆尽。

而来自消费者端的压力更如潮水般涌来。

一台搭载最新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若因关税上涨1500美元,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将骤降62%,美国政府不得不直面民意的反噬。

而且,在美方激烈的挥舞着关税大棒时,全球的贸易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变革...

全球贸易格局悄然改变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关税施压,中国始终保持奉陪到底的态度。

不过,这种态度并非盲目对抗,而是基于对自身经济韧性和全球贸易规则的深刻理解。

中国通过市场化手段,巧妙化解外部压力。

在农业领域,中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自给率,减少因贸易摩擦带来的供应风险。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通过多边合作对冲风险,重塑全球贸易关系。

曾经被视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欧盟和英国,正悄然改变航向。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从传统的制造业、农业,延伸到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所以,在这场关税博弈下,美国逐渐被孤立,尽管美国试图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将生产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国。

但现实却给其泼了一盆冷水,印度、越南等国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一定优势。

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配套,还是生产效率,都与中国存在巨大差距。

波士顿咨询的研究表明,要在高端制造领域完全替代中国产能,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和数千亿美元的投资。

这场全球贸易格局的变革,本质上是全球经济秩序的一次深度调整。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策略,在风浪中稳步前行,而美国试图通过“断链脱钩”重塑贸易规则的战略,在现实面前正逐渐失去支撑。

所以,这份豁免清单的出现,折射出美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尴尬处境。

看似“让步”的政策调整,实则是美国在全球产业棋局中,为避免满盘皆输而做出的无奈抉择。

参考文献

65 阅读:67148
评论列表
  • 2025-04-18 15:36

    昨天央视已经报道美国加税245了,今天还说145?

    夜雨 回复:
    100和245还有意义吗?就是加到10000我们来个置之不理,特没谱就真没谱了。因为他猜不到我们的意图。
    贾玉国 回复:
    以前是百分百,后又百分145
  • 2025-04-18 15:59

    145是早几天了,这两天已经又加到245了

  • 2025-04-18 17:11

    先抛2000亿美债看看谁急

  • 2025-04-18 19:52

    说得大A不跌一样,我们大A比人家的跌还要猛

  • 2025-04-18 16:18

    要特朗普公开给中国道歉,否则他减多少税,我们加多少税,绝不惯着他

  • 忠逆 15
    2025-04-18 20:12

    把国家政策与治理当儿戏,美国人叫活该,特朗普一任时就混乱治理暴露无遗,还要二次选这拆家狂、偏执狂。

  • 2025-04-18 16:04

    熊蛋包,开始怂了?红脖子变成了白脖子!

  • 2025-04-18 21:15

    他的,你想涨就涨,你想降就降?你减多少进口关税老子就加多少出口关税

  • ej 7
    2025-04-18 19:07

    4天前的旧闻了!

  • 2025-04-18 16:02

    中国凉美国一段时间,打压美帝霸权主义嚣张气焰

  • 2025-04-18 19:24

    上个星期的新闻今天又翻出来抄做一番,没有新料滚蛋吧

  • 2025-04-18 21:48

    你家是不是断网几天了?好几天前的事情17日来说

  • 2025-04-18 18:02

    真狗也!

  • 2025-04-18 21:23

    这清单人家早已解释透了,你还想要炒作几次?这人才,果然通篇又长又烂

  • 2025-04-18 20:02

    炒房客总是喜欢说房价下跌就代表房地产不行了,就影响经济了什么的,简直就是谬论,房价低是投资炒房赚钱不行了,而不是房地产不行了,你贷款买个车跌价了,是不是汽车行业就不行了?房价低反而对房地产是利好,只是对炒房客不利。房价低会有更多人买得起房,房子只会卖的更多,很多人买房后就会装修购置家私家电等,对于房地产产业链反而是大大的利好。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现在房价还是非常虚高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销售价应该在3000元左右一平为合理,大城市5000元左右一平,利润已经很大。大家注意,当你去看房的时候中介还会制造这套房有很多人抢的假象,哄骗你快点下定,江湖套路深啊。就像很多一手新楼盘请的很多房托去凑热闹营造火热假象是一个道理。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

  • 2025-04-18 21:01

    老特可别采取激烈的手段了,否则最后美国比中国更倒霉,是美国更倒霉,要有长远眼光智慧的眼光。再折腾下去,美国倒霉、特朗普也倒霉。

  • 2025-04-18 23:19

    145与125差了多少?????不懂就问

  • 2025-04-18 19:02

    先断供稀土然后大幅涨价

  • 2025-04-18 17:15

    坚持到底

  • 2025-04-18 21:25

    小编吃错药了吧

  • 2025-04-18 19:56

    不亏为生意总统、获免的都是霉国想要的。

  • Nick 2
    2025-04-18 21:49

    假新闻……它那边缺鸡毛鸡蛋

  • 2025-04-18 23:29

    在美国生活的外国公民很多 有油水

  • 2025-04-18 16:36

  • 2025-04-18 22:19

    炒现饭

  • 2025-04-18 21:03

    让步?!人家免的是急需的稀土,稀有金属。乱叫什么!

  • 2025-04-18 21:42

    你这是新闻还是旧闻,关税加到245好几天了你还在145这儿叨叨呢。

  • 2025-04-18 21:15

    出口退税取消吧

  • 2025-04-19 07:58

    瞎扯淡!这样的文章应审核下

  • 2025-04-19 00:38

    鸡蛋 美国缺鸡蛋吗 你是敌人派过来的间谍吗

  • 2025-04-19 06:41

    文章太长,谁有时间、耐心看?

  • 2025-04-19 03:11

    传播不实信息的话,应该抓起来受刑,关牢房

  • 2025-04-18 23:55

    豁免的是高科技产品,涨价的日用消费品。美国人民依旧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

  • 2025-04-19 01:25

    就算美国豁免,我们也不给他们豁免

  • 2025-04-19 05:46

    精神病患者,后续还会便

  • 2025-04-19 05:21

    美国人做事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