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认为贾家荒淫无度,后继无人,这确实是重要方面,但作为老牌贵族,罪至抄家就耐人寻味。
在古代,只有威胁皇权的政治犯,才可能被抄家。

我个人认为,贾家名誉上是四大家族之首,而到贾政这一代,王家才是势力最大的。他的升迁荣辱,直接决定贾家未来。
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发现王家着笔墨比较多的,就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少量提到了王仁和王子腾,而王家人有几个特点,在这里列一下:
1、狠毒:
首先说王夫人,她把一个向往骨肉团圆,性格又缺乏城府的女儿元春送入深宫,不在乎女儿幸福与否。只在乎个人的家族地位。对儿子贾珠的死,包括和李纨的关系,字里行间可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小儿子贾宝玉,仅视为老年依靠,根本不关心儿子喜欢什么,会不会受到伤害,只想按自己心意,安排儿子未来,至于儿子是否幸福,从不考虑。

金钏儿、柳五儿、晴雯等人的死,都是王夫人一手造成,四儿、芳官等戏子,下场也不会好,王夫人眼里,奴才不算人。
凤姐这个人很复杂,有非常光彩夺目的一面,但对贾瑞、尤二姐、张华、屋子里的通房妾室,不是杀就是撵,对影响自己的人,杀之后快。
王仁在凤姐托孤后,将巧姐卖入烟花巷,对亲人毫无感情,禽兽不如。
王子腾着墨较少,但推测也是个狠人。
薛姨妈儿子薛蟠打死人,她也只担心儿子,对待死者没任何愧疚,对待香菱也少有关怀。
2、贪婪:
凤姐为了三千两银子,逼死金哥儿和守备公子,偷娶尤二姐,敲诈了尤氏五百两,拿贾府月钱放高利贷,只要能挣钱,啥都敢干。可能大家觉得王夫人不贪,但老尼姑求凤姐解决金哥儿的事,原打算是找王夫人,打听凤姐也能办,因王夫人年纪大了,不太接这种脏活儿,但看来年轻时没少干。薛姨妈为女儿嫁入贾家,编造金玉良缘,只要达到目的,什么都敢干。
3、没文化:
红楼梦中,无论贾家史家薛家,都有文化底蕴,贾府女孩个个通文墨,史家湘云也才高八斗,薛宝钗也满腑文章,更不提黛玉,若是个男人,考状元都大可能。
只有王家,一点儿文化没有,王夫人张口就是:“扯你娘的臊,看不上这浪样儿”等等一类语言。王熙凤多年看账才勉强识字,薛姨妈字里行间也十分粗鄙,说白了,一家大老粗。
王仁也不学无术,王子腾又是个武官。

4、贪权:
王夫人为掌控贾府,与老太太明争暗斗,表面孝顺,暗地里处处算计,把内侄女安排管家。而凤姐为了管家权,得了“血山崩”仍旧不放手,权利欲非常高。
综上所述,其实王家很给贾府招黑,王夫人和凤姐曾经什么黑活儿都接,仗着王子腾势力,放高利贷,草菅人命,没有不敢干的,这还不够,王夫人想让宝钗进门,让荣国府完全掌控在王家人手里。
贾母其实早看出王家并非善类,一次次敲打王氏姐妹,以下几次比较明显:
1、借讲故事之由,说薛宝钗见一个清俊男子,就想终身大事,人不成人,鬼不成鬼。
2、婉拒张道士提亲,让薛家不要做梦。
3、大张旗鼓給宝钗办将笄宴,告诉所有人,你大了,赶紧回家待嫁。
4、对薛姨妈说:“你姐姐老实,木头似的,公婆前不显好”,言外之意是不好。
5、利用贾赦娶鸳鸯,骂王夫人表面孝顺,内里盘算。明是老糊涂,实则敲山震虎。
6、抄检大观园后分菜,表明哪几个孩子重要,提醒王夫人要心里有数。
7、借鲍二家的事件,提醒凤姐别太吃醋,虽喜爱凤姐,但对她善妒表示出劝导态度(在古代,对男人风流和当代认知不同),老太太对贾琏无后,也是很在意的。
就列举这几个,然而,在贾母年老后,对王夫人的约束,避免贾府成王家附庸,已经越来越感到吃力。
因为此时贾家败落很明显:
1、乌进孝送礼,宁府岁银大减,提到荣府减的更多,外壳虽在,入不敷出。
2、连红稻、胭脂米、碧粳这些细米,也可头戴帽子,一点儿富裕没有。
3、贾琏和鸳鸯借当老太太东西,连人参也找不出几棵,凤姐都要押项圈,答对太监的钱也没有。
而此时王家,如日中天。
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领军人物。贾赦的将军、贾珍的爵位、贾蓉的龙禁尉、贾琏买的官职,这些人领的全是虚职,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没什么实权,整个贾府,后继无人,远离权力中枢。
而王子腾的京营节度使,相当于北京军区一把手,皇帝的卫戍队头领。后升九省统制,各地方军权在握,权力非常大。
凤姐之所以连节度使云光老爷都可为她办事,说别人告谋反都不怕,敢胆大包天放高利贷,这口底气就是王子腾给的。
王夫人年轻时断不敢违逆贾母,而后来先斩后奏,赶走晴雯、支持金玉良缘,利用元春压贾母、抄检大观园,都是背着贾母打自已算盘,贾母完全清楚,只是王家势力太大,贾母没办法制裁王夫人,多次敲打无效,越来越力不从心。
总的来说,贾府对外干的大案子,多数与王家人有关,比如薛蟠打死人、凤姐逼死尤二姐、派家人追杀张华、放高利贷、收受贿赂,与人消灾,逼死人命,包括贾雨村污陷石呆子,表面看与王家无关,可贾政五品官,却能把雨村引荐成四品,背后都有王家力量,而王子腾因权力过大,被新皇秋后算账,突然暴毙后,四大家族轰然倒塌,贾家这些利用王子腾干的伤天害理的事,也让贾府遭灭顶之灾。
大族人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虽荒淫,但作为远离权力中心的保守贵族,最后就是削爵革职,但受到王子腾倒台的牵连,新皇必定斩草除根,元妃被火线封妃,又莫名薨逝,其背后就是政治因素,如林如海在世,或可向新皇求情,免于抄家之祸,或如秦可卿所说,在祖坟置房舍,以度余生,可惜贾府无人居安思危,子孙无一人有力挽狂澜之功,唯一备受器重的林如海又因故(以后分析)早逝,新皇才痛下杀手,让贾家大厦,一夜倾倒。
自古以来,无限风光,终有一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事无常,富贵只是过眼云烟,盛宴必散,又有谁能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