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采访冠军潘展乐,把华少和TVB方力申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中南看娱乐新闻 2024-10-29 14:51:37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表现堪称惊艳。他们在一周多的时间内一直占据着金牌榜榜首,直到最近田径项目才被其他国家赶超。

这一波操作让国人大呼过瘾。

潘展乐成为了这场奥运盛宴中引人瞩目的一员。他在8月第一天的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46秒40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顺利获胜获得金牌。

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纪录的诞生竟然是一场戏剧性的结果。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比赛用的泳池深度只有215厘米,这比国际泳联要求的3米深度低了很多。

虽然这种"慢池"理应会限制选手的发挥,但潘展乐在这种条件下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操作确实让人惊叹不已。

离奇的是,那位后来强势夺冠的选手差点在预赛中出局。为什么呢?原来他只盯着他的老对手查尔莫斯,认为比查尔莫斯游得快就行了,但他没想到查尔莫斯那天状态欠佳,游得特别慢。

这次因为"看错对手"的插曲,险些就输了比赛,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夺冠之路更加传奇。

潘展乐在被问到泳池水深问题时,他的回答极具霸气,即:"游得快就是没有浪的,只有游得慢才会吃浪。"

在本届奥运会上,潘展乐以两金一银的好成绩结束了比赛,然而,比赛之后,他还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

然而,这场赛后采访因为两位主持人风格迥异,变得像是一场引人深思的“采访之战”。

要说到这位"破浪者"在赛场上强大的表现,接下来的话题就会非常有趣。

这场神仙打架式的采访比拼,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且听我给你详细分解。

方力申作为TVB的特派记者,煤炭工业出版社的员工,他在采访运动员时的操作堪称业内典范,话题总是能引到关键点。其对专业的冷静精准,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了解让他在采访中游刃有余。

如果采访中得到这样的合作,那么你的采访定会事半功倍。

为啥子会这样说呢?主要是因为他不只是个娱乐记者那么简单。早在90年代初,他就是香港泳坛里的一匹黑马了,甚至在2000年还曾代表香港参加过悉尼奥运会的游泳项目呢!而且,他可不是浪得虚名,在香港泳坛保持多年纪录的"飞鱼王子",这可不是随便叫的。

这次见到潘展乐,那种感觉就像是老兵遇到新将,满满的惺惺相惜。瞧瞧人家问的问题,句句都直接戳中重点。

"网上最近有传言,说你的尿检呈现阳性..."方力申直接点出了关键,给了潘展乐一个澄清谣言的机会。这样的行动不仅帮助选手摆脱了困惑,也给予了观众一个确切的真相。

"你预赛险些未能进入半决赛的原因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甩出后,潘展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详细谈论了他只顾盯住查尔莫斯的"乌龙事件"。

问题一出,外行人可能听不懂,但潘展乐却眼睛一亮。两人于是聊起了专业话题,那感觉就像是两代泳坛高手在交流经验。

说起方力申为什么能够问出如此专业的问题,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他的运动员生涯和后来转行做艺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道路,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经历,使他在面对运动员的采访时,非常懂得掌握关注的细节和提问的技巧。

看着方力申采访潘展乐的画面,仿佛看到了24年前在悉尼奥运会的自己,年轻的方力申也是在泳池边接受采访。

方力申的专业采访过后,看看另一位主持人的表现,差距真是天差地别啊。

如果要评选年度最尴尬之采访,那么一定非《冠军来了》节目组莫属。作为"中国好舌头"的华少,这次真把好舌头用偏了。

你会问一个刚刚创造世界纪录的奥运冠军第一个问题是啥?比如,"你的奖牌有划痕吗?"兄弟,这问题问得,连潘展乐都一脸懵。

华少又接连来了一个更离谱的问题:"如果要用一种动物来比喻自己,你觉得自己像什么?"

潘展乐以实诚答:"人。"

华少给出了一个接地气的答案,但他显然不满意,开始尝试将话题引向"马、狮子、金鱼和海豚"等动物。潘展乐耐心地告诉他:"别乱猜了,我就是我自己。

为了增添节目氛围,节目组又加了一个女主持人助阵。她开始极力吹捧华少,说是很多中国奥运冠军都喜欢找"华哥"许愿,不管是想看谁的演唱会、电影,华哥都能帮他们搞定。

结果潘展乐直接说了句:"我只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这个回答简直太厉害了,直接让主持人的饭圈思维没影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后面还跟着一系列更离谱的问题,比如:"怎么保持身材"、"平时训练完会不会一起出去玩"等等。

最搞笑的是,潘展乐想谈论"打破垄断"这样的专业话题时,主持人们却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他们的娱乐化采访。

看着潘展乐在镜头前无奈的表情,很多观众跟着尴尬得抠起了脚趾。把体育明星往娱乐明星方向带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语。

在这种采访风格的背后,暴露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如今的体育采访专业性已经荡然无存了吗?

相较于这些尴尬的采访,新生代运动员的态度就显得有趣多了。

四、00后运动员的职场整顿时代 (500字)

这届奥运会上运动员的采访态度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00后的小将们,他们在采访中既不卑微也不骄傲,该怼就怼,真是让人佩服。

全红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位在本届奥运会上豪取两金的跳水小将,简直就是00后运动员整顿职场的标杆。回想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她还是那个被问什么答什么,结结巴巴也要想标准答案的乖巧小姑娘。

她现在的成长速度可以跟她的跳水难度系数相媲美了。

记者问她大众只关心她的飞得高不高,然而实际上她是否感到疲惫。

婵宝直接怼回去:"难道你不累吗!"

这回答,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实诚。记者只能尴尬地哈哈大笑,以试图缓解一下这个社死现场的气氛。

更绝的是,当记者尝试教授她“拿捏”的英文怎么说时,全红婵斩钉截铁地说:“不用了,我不想知道。”

运动员们现在越来越敢于讲真话、表露真情,这是件好事。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为了顾及面子而说些违心的话。

说白了,这些00后运动员不是不懂得礼貌,而是不想再配合那些水平较低的提问。他们更愿意谈论专业话题,如训练、比赛和技术等,而不是那些诸如"像什么动物"、"想不想看演唱会"之类的无关痛痒的问题。

这种态度的转变其实是更深层变化的体现:新生代运动员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再是纯典型的采访对象,而是能够有权引导采访方向的主体。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几个采访现场的精彩回怼...

观看这两段采访,我不禁感叹,这里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同样是采访潘展乐,为什么方力申能问出专业的问题,而华少只能止步于"奖牌有没有划痕"的层面呢?其实这很简单,因为一个是了解体育的,另一个只是看重流量。

作为前运动员,方力申深知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知道他们最想聊什么。比如关于巴黎奥运泳池深度只有215厘米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了专业层面的核心。

这才是内行人能够问出来的好问题。

反观娱乐化的采访,总是不遗余力地追寻"明星效应",仿佛不提及娱乐圈就显得不热闹。可是你们是否想过,运动员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能够专注于体育的机会。

如果主持人能在潘展乐提起"打破垄断"时,顺着这个话题深入探讨,或许能挖掘出更多幕后的体育故事。可惜的是,他们除了演唱会门票毫不关心。

现在的00后运动员,他们敢于说"不",敢于表达不满,这其实给体育采访敲响了警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告诉我们:别把体育娱乐化,尊重专业,回归本质。

所以呢,真心希望以后的体育采访能多一些像方力申这样懂行的人,少一些为吸引眼球而抛出的无聊问题。毕竟,体育精神的传承,不应该只停留在赛场之上,更应该延续到赛场之外。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什么才是体育采访应有的样子?

这就是这届奥运会独特的思想教育吧。

0 阅读:2

中南看娱乐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