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真的值得9.1分吗?你不可不知的真相和内幕分析

欧阳逸韵 2024-12-07 14:36:52

《好东西》开分9.1,引发了广泛讨论。自从评分曝光以来,电影圈的舆论风波一浪高过一浪。有些观众认为这个评分实至名归,毕竟这部影片的质量不容小觑;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评分过高,甚至有些水分。毕竟,上一部国产电影获得9分的是《我不是药神》,那个评分是大家公认的高分。相比之下,《好东西》的评分是否过于溢价,似乎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从预告片来看,《好东西》似乎借鉴了杨德昌的《独立时代》一些元素,但后者的评分为8.8,只有6.3万人打分。更有趣的是,《好东西》在点映期间,竟然已有7.2万人参与评分,超过了刘德华主演的《焚城》打分人数,而《焚城》可是一部票房口碑都不错的华语大片。如此高的打分人数,足见影片的热度之高,但是否真的代表着影片的质量?我们不得而知。

尽管如此,《好东西》的宣发策略依然值得关注。电影宣发往往是决定一部影片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部电影的宣传策略可谓是“典孝急蚌乐,赢润麻寄摆”的典型案例。一开始,宣发团队通过性别话题引发了激烈讨论,尤其是关于性别对立和社会觉醒的争议话题。这样的策略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共鸣,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不过是为了博取眼球,制造话题而已。无论如何,性别议题一经抛出,便迅速吸引了舆论的关注。

这样的讨论并没有为影片带来预期的票房效果。随着舆论的逐渐发酵,片方的预期并未实现,票房和预售始终未见起色。于是,宣发团队决定调整策略,通过拿出9.1的高评分来为影片加分。毕竟,国产电影中很少有9分以上的作品,这种高分似乎能让观众重新审视这部电影的价值。

但令人意外的是,观众的反应并不如宣发团队所期望的那样热烈。尽管争议不断,影片的票房并未因为高评分而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反,更多的观众开始对这类宣发套路产生了疲劳感,甚至有些人选择“摆烂”,即便电影的评分在短期内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但最终付费观看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在全球大卖的《芭比》,其在国内的票房仅为2.52亿。尽管在国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宣发方式却未能成功打动国内观众的心。还有一些影片,如《封神第一部》,一开始就选择了带有激烈政治色彩的宣发策略,但最终却未能收获预期的成绩。反观一些像《爱情神话》这样的电影,虽然评分不算高,但却凭借良好的宣发和市场口碑获得了不小的票房成功。

总结来说,《好东西》的宣发策略虽然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却未能有效转化为票房成绩。走打拳和觉醒路线的宣发模式,似乎在当前市场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观众已经对这种激烈的社会议题表达产生了疲劳感,而对于影片本身的质量,似乎没有太多人买账。毕竟,电影最终要靠的是内容和故事的打动,而不是过度营销和话题炒作。

在市场逐渐饱和、观众口味变化的今天,宣发的策略需要更加精准地贴近观众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好东西》无论如何,它的争议也许正是这部影片成功的一部分,但最终能否转化为票房的成功,还得看其内容本身能否打动观众的心。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0 阅读:7

欧阳逸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