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麾下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十分忌惮,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玮宏看历史 2024-11-22 05:14: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罗艺,幽州的主人,唐朝开国功臣,说他死得蹊跷,是因为一个神婆的预言,说他死得冤,是因为他原本,是太子的强力后盾。

有人说,如果不是那场预言,也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到底罗艺是如何一步步陷入那个死局的呢?

神婆的预言

罗艺正坐在堂上,眉头紧锁,玄武门之变已过,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登基为帝,幽州的气氛变得有些诡谲。

作为李建成的忠实支持者,罗艺很清楚,玄武门之变后,自己的位置变得十分微妙。

就在这时候,一个自称通晓鬼神的神婆,悄无声息地走进了罗艺的生活。

罗艺的夫人请来了神婆,说是要占一卦解忧。

神婆摇着铃铛,半闭着眼睛,看似随意,却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心跳加快的话:“夫人有母仪天下之相,主公不久将登大位。”那时候,罗艺猛然一震。

他并不是个迷信的人,可如今时局紧张,内心的恐慌,让他对神婆的预言半信半疑。

夫人紧握他的手,眼神中充满期待,罗艺看着她,心思动摇了。

十日登大位,这个预言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罗艺的内心。

他是幽州的掌控者,手握重兵,如果神婆的预言是真的,为何不试一试?

罗艺开始秘密调集军队,布置人手,向豳州方向进发。

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甚至可以预见自己,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名垂青史。

完全没有想到,每一个行动都被李世民紧紧盯着。

罗艺的抉择

李建成死了,幽州的天空似乎也变得阴沉,罗艺站在自己的府邸内,透过窗子,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长安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自认为是个理性之人,不信邪说,也不迷信鬼神。

几天前那位神婆的话,却犹如一根细针,深深刺入了他的心。

神婆预言,十日之后,自己的夫人将“母仪天下”,而他本人,亦将在这一段时间内,登上更高的位子。

母仪天下?十日大位?这话听起来荒诞不经,却又说得那么神秘,仿佛连风中的气息都被一并预见。

罗艺内心充满了矛盾。

作为幽州的主宰,手握重兵,已经在北地站稳了脚跟。

隋朝灭亡之后,虽说隋的残余力量在各地割据,自己的地位不容轻视。

唐朝的建立,给了他一个新的抉择:是继续投身李渊的事业,还是另谋出路?

如果说当初归顺李渊,是出于对隋朝败亡后的未来规划,那时的罗艺,是充满理性和战略眼光的。

李渊未必是强的君王人选,但在当时的格局下,李渊的开国局势,为他提供了站稳脚跟的机会。

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却让罗艺不得不深思:站在哪一方,能保证自己的安稳?

李建成,唐朝太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他并非冷血无情,也不像李世民那样锐意进取、手段狠辣。

为人宽厚,待下属亦是优待有加。

罗艺在投奔李渊后,只是个外藩王,但李建成对他礼遇有加,足以让他产生了更多的忠诚感

罗艺认为,李建成才是未来的正统皇帝,而李世民的野心,终究不可小觑。

罗艺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军事支持。

命运总是捉弄人,李世民的决断和果敢,远远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

玄武门之变,发生得猝不及防。

太子李建成,死于李世民的手下,李世民一举篡位,成了唐朝的真正掌权者。

这场变局,让罗艺的立场变得摇摇欲坠。

最让罗艺烦恼的,还是神婆的预言。

每当他一个人坐在书房内思考时,总能听见脑海中那句“十日登大位”的声音。

这种声音像是催命符,时时在提醒他:机会就在眼前,错过了就永远失去。

他感到不安,李世民已经崛起,权力在他手中愈发稳固,若不趁早行动,未来恐怕再无机会。

幽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假如能通过一场战争,逼迫李世民让步,或许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放弃这个机会,地位将永远没有翻身之日。

罗艺决定了——起兵。

无论是神婆的预言,还是李世民的威胁,都让他无法选择沉默,选择赌一把,赌命运的捉弄。

叛乱与困境

罗艺的决定是迅速且果敢的,并没有在心中犹豫过久,而是在几日内,便将起义的计划排定。

这场起义的核心,是夺取豳州,扰乱李世民的军心,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

幽州地处边陲,兵员充足,罗艺手下大多是隋朝遗老,作战经验丰富。

幽州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罗艺一心想要以此为根基,凭借坚固的城墙和军队,慢慢消耗唐军的力量,只是低估了李世民的警觉性,和处理突发局势的能力。

在罗艺调动军队之时,长安已经得到了消息。

李世民并没有轻视,这个看似遥远的威胁,迅速做出反应,命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两位名将率领精兵,直接向幽州进军。

长孙无忌,深谙谋略,手段冷静;尉迟敬德,则以勇猛著称,擅长大规模的战斗。

两位将领合力攻向幽州,势如破竹。

罗艺一旦有了先发制人的优势,局势将会对唐朝不利,因此李世民立即下令“急速行动,不容有失”。

这一策略,使得罗艺的计划初期,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战场上,罗艺也逐渐感受到,自己局势的变化。

起初,对胜利充满信心,士气高涨,气吞万里如虎。

唐军推进,罗艺开始逐渐发现,局面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简单。

唐军的进攻极其猛烈,且长孙无忌指挥得当,步步为营。

他的小心谨慎与冷静决策,渐渐瓦解了罗艺的意图。

更糟糕的是,罗艺手下的部将开始动摇,一些将领私下里开始质疑:起义是否真的值得?

李世民的实力,远非他们能够抗衡的,部分幽州士兵,也对罗艺产生了不满,甚至有投降的倾向。

甚至有人开始传言,李世民若能体恤他们的忠诚,可能会赐予他们更好的前途。

就在罗艺深陷困境时,神婆的预言,依旧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句话“十日登大位”,成了他行动的最大驱动力。

面对唐军的压力,罗艺依旧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

心中早已掀起滔天巨浪,但依然执意继续,心想若自己退缩,恐怕这一生的机会就永远失去了。

就在这时,幽州城的防线终于出现了漏洞。

唐军的大军攻破了,幽州外围的几个重要防线,罗艺发现,自己的计划已经无法挽回。

终于意识到,自己并非天命所归,而不过是一个被权力的诱惑,牵着走的棋子,只是此时已经无路可退。

在一场几乎失控的战斗后,罗艺命令撤退。

军队迅速崩溃,甚至有部队开始逃散,罗艺在自己的故乡——幽州的废墟中,孤身一人,面对着李世民的铁骑,感受到人生的终结。

李世民的报复并非毫无人性,并没有在罗艺屡次屠杀敌兵时。给予过多惩罚。

只是,罗艺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长安,罗艺最终被追杀致死,尸体被抛在荒郊野外,成为历史的一个悲哀注脚。

罗艺的叛乱,成了李世民建立唐朝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段插曲,而神婆的预言,终究只是一个迷信的幻象,带给了罗艺无尽的遗憾。

结局与反思

罗艺死后,幽州重归朝廷控制,北方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但那短暂而又激烈的叛乱,却让人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罗艺的失败,既是对迷信的警示,也是对权力斗争中,人心复杂的最好注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手中时,既能成就一番伟业,也可能带来毁灭的命运。

罗艺的悲剧,正是他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迷失了自己,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4-11-22 12:02

    呵呵,,演义小说中罗成的父亲,,,最佩服的就是演义小说把这爷俩也成正派,,居然把苏定方这种名族英雄进了武庙的一代名将写成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