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孙策是亲兄弟,为何孙策那么能打?

菜鸟富贵 2025-01-20 09:49:02

公元200年,孙策不幸遭人刺杀离世,在这样的变故之下,年仅十九岁的孙权一下子就被推到了江东之主的位子上,彼时的他,年纪尚轻,却要挑起统领江东的重担。

此前,孙权一直处于其哥哥的悉心庇护之下,从未有过战场经历。并且由于年纪尚小,他也未曾担任过地方上的重要官职。至于治理地方政务以及管理下属官员等事宜,实际上孙权全然不知,毫无头绪可言。

并且,由于孙权在此前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所以孙家的那些旧部对他也谈不上有多信服。而那些曾被孙策凭借强力手段压制住的扬州豪强呢,在这个时候更是按捺不住,一副跃跃欲试、想要有所动作的态势。

就这样,孙策刚离世没多久,扬州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叛乱情况。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孙家的内部,都有成员公然发起了造反之事。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孙权居然并未垮掉。靠着张昭、周瑜等一干人的全力辅佐,孙权没多久就稳住了局面,不但如此,他还一步步地平定了诸多叛乱,进而重新实现了对江东六郡的统一呢!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的知名度相较于刘备、曹操而言,那可差得远了。并且,由于后续东吴同曹魏打仗吃了败仗,再加上吕蒙暗中偷袭荆州这档子事,以至于孙权在后世常常被人叫做“江东鼠辈”呢。

历史上的孙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明明是同一对父母所生,为何孙策那般善战,孙权却显得如此无能?在孙策离世之后,孙权又是怎样一步步将局面稳住,进而重新掌控住江东六郡的呢?

这一段历史,那得从孙权他本人这儿开始讲起呢。

提及此事,在《三国演义》里,孙权可是和曹操、刘备呈鼎足之势而存在的。特别是到了后来,刘备迎娶了孙权的妹妹,这般情形,愈发让众人觉得,他们三人无疑是身处同一个时代的呢。

但事实上,与曹操、刘备相较而言,孙权在年龄层面上,是要比他们矮了近乎整整一代人的。

公元182年,孙权诞生于世。就在这一年,曹操已然28岁了,正出任议郎一职,每日忙着给汉灵帝上书进言、出谋划策呢。彼时的刘备是22岁,虽说尚未踏入仕途为官,但在涿郡那地方已然拥有了部分支持者,就连当地的富商都主动出资,助力刘备去结交朋友。

这么看来,单从年龄方面来讲,曹操也好,刘备也罢,他们的年龄都足够大到能给孙权当爹了呢。而要是从年龄上去考量的话,孙权其实和曹操的长子曹昂是差不多岁数的,完全可以说是同龄人。

曹操后来为何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呢?实际上,这可不是曹操在占孙权的便宜,而是因为孙权相较曹操确实是矮了整整一代人呢。

然而,从一定意义来讲,恰恰就是在这样的年龄阶段,日后才铸就了孙权那与众不同的人生。

黄巾起义爆发之时,孙权年仅三岁。紧接着,孙坚便起兵投入到镇压黄巾军的行动当中。在之后的数年里,孙坚始终在四处征战,南征北战不停歇。直至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而孙坚最终不幸战死在了荆州之地。

在此期间,凭借战功,孙坚的地位不断攀升,所任官职也日益显要。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与家人相聚的时光愈发稀少。要知道,孙坚在外征战之时,根本没办法将家人带在身边。

这便致使了一个极为奇葩的结果呈现出来。

历史上孙坚育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孙策出生相对较早。当孙坚开启打天下的征程时,孙策已然是少年了,故而他对于打天下的种种事宜有着清晰的概念。加之孙坚本就是一位敢打敢冲的将领,受其影响,孙策后来极为勇猛,每逢作战常常身先士卒。

然而自孙策之后,从孙权这儿起,孙坚后续所生的那四个儿子,就全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了,能力各方面都显得较为平庸,和孙策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在诸多事务的处理以及展现出的作为上,都难以让人满意。

这并非仅仅由于在他们的成长历程里,孙坚长时间处于严重缺席的状态,使得他们缺失了来自父亲的教导。并且,在孙坚打拼天下之际,他们的年纪都尚小,对于怎样去打仗,又该如何上阵杀敌,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概念。

在孙权的幼年时期,脑海里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频繁搬家这件事了。那时孙坚常常奔赴各地参与战事,有时会将家人带在身边一同辗转,可有时又会出于让家人免受仇家侵扰的考虑,把他们安置到某个安全之所去生活。

时间来到几年之后的公元192年,彼时孙权年仅十一岁,他的父亲孙坚却在这一年遭遇不幸,于荆州之地直接战死,使得孙权的人生轨迹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思呢?而后的孙家,地位是越来越高了。待孙权开始着手协助处理事务之时,孙家所面临的,已不再是披挂上阵、冲锋陷阵之类的战事问题,而是转变为该如何去处理那些权谋方面的问题了。

孙权在少年时期,大多时候并没有怎么去研习打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权谋这块领域,他在日后却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能力,达到了非常擅长的程度。

在那之后,父亲离世了,孙策便毅然挑起了孙家的重任,扛起了这面大旗。也正因有哥哥孙策作为坚实的依靠,孙权在少年时期的生活,总体来讲还算是过得比较安稳,没经历太多艰难困苦的。

后来,孙权年仅十五岁时,便获任阳县县令一职。之后,他又相继被推举为孝廉与茂才,由此正式拥有了官方所认可的身份。待年龄稍长一些,在孙策的安排下,孙权开始代理奉义校尉之职,从而得以正式接触到军队相关事务。

不得不说,孙权虽生父是孙坚,可真正将其抚养长大的实则是长兄孙策。孙策对这个兄弟那可真是全心全意,一直在为其铺就前行之路呢。要是能再多给孙策些许时间,他绝对能把孙权培育成一个既勇猛又有智谋,且对战争极为精通的厉害角色啊。

只可惜,那些刺客并未给他这样的机会呢。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一触即发之际,孙策却突遭他人刺杀。在生命垂危、即将离世之时,孙策着手安排后事,别无他选,唯有将自己的位子交托给孙权,并且安排张昭来辅佐孙权,以保江东局势安稳。

在此稍微说明一下情况:彼时的孙策,他其实是有儿子的,那为何他不干脆把自己所占据的那个位置,直接传给自家儿子呢?这其中缘由确实值得探究一番。

原因其实很明了!彼时孙策的儿子年纪尚幼,小到根本无力挑起统领整个江东的重担呢。再者说,孙策才刚刚平定江东没多久,其内部依旧是混乱不堪的状况。于这样的情形之下,若把江东六郡交到自己儿子手中,那带来的必定是灾祸而非福祉。

再者,彼时的孙策并未称王称帝,他仅仅是个身兼将军与太守之职的人,连州牧的身份都不具备呢。在扬州这片区域,他所拥有的仅仅是管理权罢了,并不具备控制权。如此情形下,他显然是没法把位子传给自家儿子的。

便是处于如此情形之中,年仅十九岁的孙权,在危难之际肩负起重大使命,接过了地域广袤的江东六郡。当时的局势严峻,责任重大,可孙权却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开启了他掌管江东六郡的征程。

此前的种种教育经历,使得孙权在权谋之道方面已然有所接触。然而,在打仗以及控制军队这些方面,他着实知之甚少。也正因如此,这便为其日后被人称作“江东鼠辈”悄然埋下了隐患。

然而,孙权才刚刚接管江东,在这样的局势下,他根本腾不出时间去思索这些事情。诸多事务亟待他去处理,所以当下对于那些方面,他还无暇顾及呢。

他当下亟待思考的事情,便是怎样稳固住江东六郡这份基业,绝不能使其出现分崩离析的状况。毕竟江东六郡乃是至关重要的根基所在,唯有确保其稳定,方能有后续发展的可能,所以稳住它是他此刻必须着重考量的关键所在。

此前孙策并非扬州牧,其掌控扬州所采用的办法颇为简单,即借助亲朋故旧的关系。每当孙策攻克一处地方,便会安排自家亲戚或是其父的老部下前往,让他们出任太守及其他地方的实职官员,如此才算是勉强把控住了江东六郡。

因而,在孙策离世之际,彼时被称作江东集团的,实际上更趋近于一个联盟的形式,而非是一个具备完整独立性的政权组织。

至于那些地方上的重要官员,他们与孙策之间所存在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君臣那种从属关系哦。实际上呢,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盟主与盟友一般,是一种相对平等且基于合作、结盟层面的关系呢。

很明显,盟主这个位置是不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它没办法像某些拥有世袭制度的爵位、职位那般,父传子、子传孙地传承下去,谁能担任盟主之位,必然是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或者规则来确定,而非凭借着家族血脉的延续来获得呢。

因此,在孙权登上高位以后,摆在他面前首要需要去解决的难题便是,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来继承这“盟主”之位呢?又要怎样做,才能够让其余那几个郡的太守,对他这个新上任的盟主予以认可呢?

孙权尚未有所行动,底下的那些人便率先闹起了造反之事。

在孙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他所遗留下来的是共计六个郡的地盘,这六个郡分别为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庐江郡、豫章郡还有庐陵郡。

孙权的舅舅吴景担任着丹阳郡的太守一职;吴郡的太守则是孙坚昔日的老部下朱治;会稽郡此前的太守正是孙策本人。庐江郡太守名叫李述;豫章郡的太守乃是孙权大伯家的长子孙贲;而庐陵郡的太守为孙权大伯家的次子孙辅。

首先挑起事端的人,正是李述。

话说在孙策离世之际,就江东六郡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五个郡皆是由孙家人或者孙策的老部下在负责管理事宜。然而,在这六郡之中的庐江郡,其管理者李述却并非孙家的成员,情况便是如此。

并且,在史书当中,有关这个李述的记载实在是少之又少。至于他的家中长辈具体是何人,他和孙家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渊源,以及在此之前他又有着什么样的履历,这所有的一切,史书上均未提及哪怕一个字。

我们仅仅知晓,李述其籍贯原本是汝南,而汝南这个地方,正是袁绍、袁术的故乡所在之处。

庐江郡的历史颇具特殊性。在袁术离世前,此地实际一直为袁术所占据。待袁术死后,孙策通过强攻方才拿下庐江郡。而从孙策拿下此地,直至他去世,其对庐江郡的掌控时间仅仅只有一年而已。

于是,后世诸多史学家纷纷猜测:这个李述极有可能并非孙家之人。想当初孙策攻克庐江后,为能尽快掌控此地局势,在庐江不得不扶植一位袁术的旧部出任太守,而李述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成为了庐江太守。

像这样的一个人,显然是谈不上对孙家有什么忠诚的。孙策离世之后,李述便率先站了出来,公然宣称要脱离孙家的掌控,毫无对孙家应有的忠心可言。

孙权哪能容忍这种率先跳出来闹事的情况。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便果断做出出兵的决定,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整个庐江郡彻底扫平,绝不让这些闹事者肆意妄为,定要以强硬手段恢复此地的安稳。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孙权尚未出兵之际,便又获悉了一则坏消息。

就在李述发动叛乱之际,孙家这边也陷入了内乱的局面。彼时,孙权三叔的长子孙暠,正在会稽郡手握军权。当听闻孙策遇刺离世的消息后,孙暠立马召集军队,企图在第一时间篡夺本应属于孙权的继承之位,可谓居心叵测。

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有个名叫虞翻的人挺身而出,成功阻拦了孙暠。

虞翻其实算不上孙家的铁杆拥护者呢。就在数年前,他还是王朗的手下。之后孙策在江东一带势如破竹,王朗被打败了。当时虞翻本想着追随王朗一同赴死,可最后王朗劝他投降,于是他便转而投靠了孙策。

像这样的一个人,在投靠孙策以后,明显是难以得到重用的。并且虞翻自身性格十分执拗,老是劝说孙策别外出打猎,正因如此,孙策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怎么待见他,仅仅是安排他担任了一个县令的职务罢了。

然而就在这一时刻,虞翻竟主动地挺身而出,成功阻拦了孙暠。

彼时虞翻所掌控的军队数量并不多。然而,他竟主动差人前去寻孙暠,并且态度坚决地向孙暠放话:倘若你胆敢兴兵造反,那我定会率领全郡的百姓,与你拼个鱼死网破,定要将你这为祸之人给彻底铲除!

虞翻态度这般坚决,孙暠心里明白,想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着实困难。要是强行举兵起事,最终的结局恐怕也不容乐观。思来想去,孙暠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撤兵,灰溜溜地退回了自己原先的驻地。

孙权得知相关事情后,惊出一身冷汗,怎么都没料到自家之人竟会在这种时候背后捅刀。待孙权掌握大权,当机立断剥夺了孙暠的权力,还把他彻底晾到了一边。打这以后,在史书当中,便再也寻不到任何与孙暠有关的记载内容了。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情充分表明,孙权当初着实是心软了。过了好些年之后可以看到,孙暠这一支的后代子孙,并未因孙暠那件事受到牵连呢。并且,他们在得以执掌东吴大权之后,不但未曾助力东吴开拓疆土,反而依旧扮演着权臣的角色,致使东吴后来混乱的状况频频出现。

倘若孙权在那个时候能稍稍狠起心肠,干脆把自家这位堂兄弟给砍了,说不定往后也就不会惹出那么多的麻烦事儿了。

然而,孙暠的现身,无疑是让孙权察觉到了潜在的威胁。于是在此之后,孙权便着手全力去拉拢孙策留下的那些旧部,特别是曾经深受孙策信任之人。对于张昭,孙权是以对待师长般的敬重相待;而面对周瑜时,他更是如同对待亲兄长一般亲切。

于是在那之后,像张昭、周瑜这般为首的诸多老臣,全然对孙权表示臣服。而他们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愈发成为了孙权得以实现统一江东这一目标的坚实根基所在,在孙权成就霸业的道路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成功解决掉孙暠这个麻烦之后,孙权顺利稳住了朝中的一众老臣。紧接着,他便着手展开下一步行动,出兵对庐江郡的李述发起了讨伐之举,以此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维护相关地区的局势稳定等。

彼时,曹操正全力投入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无暇他顾。而刘表呢,此前刚刚遭受孙策的攻击,两万精锐折损殆尽,亦是自顾不暇。在这样的情形下,庐江郡这边的事情,无论是曹操一方,还是刘表一方,都腾不出手来予以理会。

像这样的情况,孙权要去平定庐江,那可就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了,方方面面的条件似乎都已具备,使得孙权在面对平定庐江这件事时,能够胸有成竹,有着充分的底气去将其顺利完成呢。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当中,孙权亲自率领兵马前往征讨庐江郡,成功地把李述围困在了庐江郡的皖城之内。随着时间推移,在孙权持续的围困之下,皖城的粮草逐渐耗尽,最终这座城被孙权顺利攻破,而被围的李述也惨遭孙权杀害。

在成功拿下庐江郡以后,孙权做出了新的人事任命,让孙河出任庐江太守一职。孙河此人乃是孙坚早前收养的族子,说起来也就相当于孙坚的干儿子。他对于孙家一直是忠心不二的。待他担任庐江太守之后,孙权便又重新掌控住了庐江这块地方。

此外,经此一战,孙权着实证明了自身的实力。这一战过后,众人皆清醒地认识到,孙权绝非泛泛之徒,完全有能力担当起新的江东联盟盟主一职,其能力与地位已通过此战得以充分彰显。

此外,在这一阶段,孙权也汲取了此前孙策所经历之事带来的教训。

此前孙策尽管作战能力很强,然而在处理群众关系方面却有所欠缺。每当攻占一处地盘后,总是安排孙家人或者孙家的旧部去担任当地的官职,完全不懂得要与当地的豪强进行适当的妥协周旋。

然而在孙权登上统治之位后,便汲取了相关教训。在其大力延揽下,江东六郡诸多本地士族纷纷投身到孙权帐下出任官职。像陆逊、顾雍、顾邵等,皆出自江东的大族,也正是在此情形下,他们开始为孙权效力办事。

孙权不仅手握颇具实力的武装力量,枪杆子够硬,而且在政治方面手段极为灵活。凭借这些优势,江东六郡原本那动荡不安、岌岌可危的局势,在极短时间内就被他成功稳住,整个区域迅速恢复了安稳的状态。

然而,即便已经到了此处,事情却依旧没有就此结束。

在当时,除了那些地方上有权有势的豪强以及各级官员所带来的诸多状况让人颇为困扰之外,山越发起的叛乱一事,同样也成了极为棘手、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

江东六郡之地,其间山岭众多。自天下陷入大乱的局势后,不少人便选择躲入山中,占山为王沦为草寇,且不时对当地进行袭扰。就连孙策在世之时,面对这一状况也未能将其彻底解决。待孙策离世之后,这帮草寇更是变本加厉,愈发猖狂起来。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孙权毫不退缩,毅然选择迎难而上。他迅速着手组织起军队,全力展开对扬州境内山越叛军的清剿行动。凭借着其实施的严密封锁举措以及强有力的打击手段,没过多久,那些山越叛军便被分化瓦解,最终一步步被全部消灭。

孙权凭借平定庐江、山越之举,成功让自己的名声全然树立起来。在这一系列战事当中,他还收编了诸多士兵。而这些被收编的士兵,日后更是成为了孙权得以实现统一江东大业的重要根基所在。

就这样,待孙权把江东内部的主要问题都处理妥当后,曹操那头呢,也已然成功击败了袁绍,着手去平定北方的四州之地。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总算是有了空闲,能够腾出手来处理一下扬州这边存在的诸多问题啦。

彼时的曹操提出要求,让孙权派遣一位孙姓家族之人前往许昌充当人质。然而,对于曹操的这一要求,孙权的态度十分坚决,果断予以拒绝,执意要维持自身的独立自主状态,绝不妥协于曹操的这一安排。

然而在这一过程里,江东的内部,又一次出现了有人与曹操暗中勾结的情况。

在这期间,庐陵太守孙辅,此人乃是孙权大伯家的二儿子,他多次与曹操暗中通信往来。不过,好在孙权极为敏锐,没多久便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情况。紧接着,孙权果断采取行动,迅速将孙辅囚禁了起来,从而成功杜绝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除此之外,庐江郡以及丹阳郡这两个地方,还出现了下级官员发起叛乱的情况,他们甚至杀害了由孙权所任命的太守。面对这些叛乱之人,孙权可没丝毫手软,直接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手段。待将叛乱彻底平定之后,便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叛乱者灭族处理了。

凭借着这般雷厉风行的强硬手段,孙权最终成功地抵御住了曹操试图进行的渗透之举,进而有力地维护了江东集团自身的独立性,使其得以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

至此,孙权已然成功地将哥哥所创下的基业继承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然而在此之后,孙权并未就此停步。待平定了江东内部的叛乱事宜,他继而先后三次发兵,将矛头指向荆州的江夏郡,与江夏的黄祖展开激战。要知道,黄祖与孙权可是有着杀父之仇的,就连孙策在世之时,都未能将其彻底剿灭。

然而,轮到孙权之时,在历经三次接连不断的打击过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孙权不仅成功占据了大半个江夏郡,还顺利将黄祖击杀,如此一来,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成功报了仇怨。

至此,江东六郡之中,再也无人胆敢对孙权提出质疑了。

而在这个时候,孙权才仅仅26岁。

然而,在孙权才将黄祖击败没多久的时候,刘表便离世了。紧接着,曹操率领大军一路南下,对孙权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他投降。在此之后发生的事情,便是众人皆知的那场赤壁之战啦。

事实上,历史上的孙权绝非无能之辈。身为权二代的他,着实是一位相当合格的继承者呢。要是进行对比的话,孙权本就不应当与曹操、刘备去作比较,反倒应该是和曹丕、刘禅来相较才更为合适呢。

要说孙权存在战斗力不足、不太会打仗的情况,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想当初孙权年幼之时,基本上就没怎么正儿八经地去学习打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呢。等后来他掌握了大权,那时的他已然用不着亲自带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更多时候靠的是运用权谋之术来处理各种事务。

想当年,孙坚与孙策皆是英武之人,只可惜都过早离世。倘若他们能再多活上几年,好好教导教导孙权,依照孙家此前那极为彪悍的家风来推断,说不定日后的孙权也有成为一员猛将的极大可能性呢。

0 阅读:7